[实用新型]一种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保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98002.0 | 申请日: | 2021-05-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2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 发明(设计)人: | 郭照辉;张超;刘欢;李成恩;韩泓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E21D11/00;E21D9/14;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隧道 隔墙 保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保护结构,在连拱隧道中隔墙的侧壁上覆盖一层保护层,若干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通过竖向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横向支撑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斜向支撑杆,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横向支撑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部安装有飞石拦截网,所述飞石拦截网通过捆扎钢丝分别与竖向支撑杆与横向支撑杆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够阻止飞溅的飞石直接对中隔墙表面造成冲击,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了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外观质量,并减少了爆破飞石对于中隔墙承重性能的影响,避免了飞石对中隔墙造成损伤的问题出现,可以扩大飞石拦截的面积,进而扩大装置的使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现在成为不可避免的工程,而连拱隧道与分离式隧道相比,具有占比面积小、造价低、拆迁量低的特点,故连拱隧道成为了很多线路规划的首选,连拱隧道施工时大多数都采用中导洞—主洞开挖法,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完成中隔墙的施工,然后再开始主洞的开挖施工。然隧道主洞的开挖施工过程中,爆破施工是较为常见的开挖工法,这成为优先施工完成的中隔墙的性能及稳定性的安全隐患。
但是在实际爆破过程中,爆破面与中隔墙的位置十分接近,爆破作业产生的碎石飞溅会对中隔墙的墙体造成冲击,不仅会造成中隔墙外观质量受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中隔墙的承重性能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保护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但是在实际爆破过程中,爆破面与中隔墙的位置十分接近,爆破作业产生的碎石飞溅会对中隔墙的墙体造成冲击,不仅会造成中隔墙外观质量受到破坏,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中隔墙的承重性能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连拱隧道中隔墙保护结构,在连拱隧道中隔墙的侧壁上覆盖一层保护层,同时面层外侧设有可滑移的支撑台车,支撑台车是由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和飞石拦截网组合而成,支撑台车底端活动安装于滑轨内部。
优选的,若干所述横向支撑杆一端通过竖向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横向支撑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部均匀安装有多个斜向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竖向支撑杆与横向支撑杆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部安装有飞石拦截网,所述飞石拦截网通过捆扎钢丝分别与竖向支撑杆与横向支撑杆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层为土工布,所述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均主要为I16型钢材料,所述横向支撑杆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为1.6m,所述竖向支撑杆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为1.6m。
优选的,所述飞石拦截网主要为钢丝面网,所述飞石拦截网网格大小为20×25cm。
优选的,所述横向支撑杆顶面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面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底面开设有滚筒槽,所述滚筒槽内部活动安装有滚筒,所述滑杆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网,所述延伸网顶部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杆。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杆底面与滑杆顶面相互接触,所述滑槽与滑杆的纵截面均为T型,所述滑杆的外径与滑槽的内径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通过保护层、横向支撑杆、竖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飞石拦截网、滑杆、固定螺杆和延伸网的使用,能够阻止飞溅的飞石直接对中隔墙表面造成冲击,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了连拱隧道中隔墙的外观质量,并减少了爆破飞石对于中隔墙承重性能的影响,避免了飞石对中隔墙造成损伤的问题出现,可以扩大飞石拦截的面积,进而扩大装置的使用范围,且在不使用时,可以使得延伸网与飞石拦截网重合,进而降低延伸网的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98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