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1082598.5 | 申请日: | 202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655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阎红;王世平;刘碧洋;刘卓颖;舒思亿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J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马雯 |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流控 芯片 技术 双层 乳化 生成 设备 | ||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设备,包括PDMS微液滴芯片(1)与PDMS微液滴芯片(1)配合使用的外管(7),其特征在于,所述PDMS微液滴芯片(1)的顶部设置有流体微管道(3),所述流体微管道(3)的一端开设有水相入口(2),所述流体微管道(3)的另一端开设有油相入口(5),所述流体微管道(3)的内部开设有收集口(4),所述外管(7)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管(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注入管(8),所述外管(7)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管(12),所述注入管(8)的另一端贯穿外管(7)延伸至外管(7)的内部,所述收集管(12)的另一端贯穿外管(7)延伸至外管(7)的内部并与注入管(8)相配合,所述PDMS微液滴芯片(1)和外管(7)均连接有驱动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微管道(3)包括第一微管道(301)、第二微管道(302)、第三微管道(303)和第四微管道(304),所述第一微管道(301)上设有盘型端,所述第四微管道(304)为环形,所述第二微管道(302)位于第四微管道(304)的内部并与第四微管道(304)的两侧相连通,所述第一微管道(301)的一端与第四微管道(304)的一侧相连通并与第二微管道(302)的一端形成十字交叉口(6),所述第三微管道(303)的一端与第四微管道(304)的另一侧相连通并与第二微管道(302)的另一端形成另一个十字交叉口(6),所述收集口(4)设在第二微管道(302)上,所述水相入口(2)设在第一微管道(301)的一端,所述油相入口(5)设在第三微管道(303)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8)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单层乳化液滴入口(10)、分离相入口(9)和第二单层乳化液滴入口(11),所述分离相入口(9)、第一单层乳化液滴入口(10)和第二单层乳化液滴入口(11)的另一端相互延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微管道(3)的通道直径为30-10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8)的通道直径为80-15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双层乳化液滴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12)的通道直径为70-14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108259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肉产品生产用酱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处理化验取样辅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