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动力大机动无人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72220.6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70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陶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文英 |
主分类号: | B64C27/22 | 分类号: | B64C27/22;B64C27/12;B64C27/08;B64D2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余江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动力 机动 无人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动力大机动无人机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飞行动力与旋翼动力的组合,对前者作了双发动力系统安全设计,对后者设计了水平侧力并灵活使用其垂直升力。详细设计可以给出旋翼机构侧力和升力的控制组合且自动控制和优化控制,以支持垂直起降、固定翼大机动飞行,改进飞行品质,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将深化航空器高安全性和大机动飞行的技术研究,推动发展大机动飞行的智能控制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组合动力无人机的使用价值,其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作业效益和应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组合动力大机动无人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测绘飞行所用航空器,包括通用航空飞机和无人机。国内的通用航空飞机数量少,使用成本较高,因此大量使用无人机于航空测绘、遥感作业等。现役无人机应用于航空测绘,除了关注数据精度和作业效率外,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使用体验的差距较大。一是飞行安全性偏低,二是机场数量和航线应用不方便,三是抗侧风性能低,四是使用成本低于通航飞机但仍然较高。
以上问题的解决途径包括,一是采用组合动力的成熟技术集成创新,解决提高安全性的关切,同时解决依赖机场起降和航线应用不方便,以及抗侧风性能低的不足,二是以无人机必备的地面测控站为基础,采用系列化派生产品的设计方案,有效降低产品和作业成本,从而改变无人机一站通用的传统设计理念。
关于组合动力的航空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0182389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临近空间无人机组合动力全自动能量控制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内燃机(或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机载蓄电池组和电能分配装置、安装在机载计算机上的临近空间无人机全自动能量控制子系统;其特点是:所述机载蓄电池组重量等于或略大于太阳能高峰期储存剩余电能所需要的电池重量:当太阳能高峰期发电满足用电时,该发电装置把多余的发电用来给机载蓄电池组充电;还包括以下步骤:飞行中实时计算机载用电设备电能消耗量;飞行中实时提供等于该用电设备即时电能消耗量的发电量:飞行中实时储存等于该用电设备即时电能消耗量的电能。该方案侧重点在于利用太阳能实现能源的分配与控制。
又如,公开号为CN108394560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固定翼无人机及其起降方法,采用了多发动机的组合动力形式。无人机的起飞方法包括起飞前、起飞时、平飞时等步骤。无人机的降落方法包括滑行降落、失速下降、触地降落等步骤。该方案能够实现起飞重量较大的无人机的手抛起飞,且起飞时的辅助动力既能够辅助起飞,也能够辅助降落;系统简单;提升无人机性能;起降方式适应能力强。但该方案无法适用工业级无人机。
以上方案均有其不足之处,难以解决无人机采用组合动力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动力大机动无人机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动力大机动无人机系统设计方法,其基本理念是采用飞行动力与旋翼动力的组合,对飞行动力作了双发动力系统安全设计,对旋翼动力设计了水平侧力并灵活使用其垂直升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文英,未经陶文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72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活套装置及轧机机组
- 下一篇:一种环保型工业废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