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品自动识别及配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915308.4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10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纯;王培学;胡付宜;于丽萍;温志强;田春雷;郭雨;刘林;全兴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02 | 分类号: | B65H5/02;B65H7/04;B65H7/0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林天普;朱明华 |
地址: | 133001 吉林省延边***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品 自动识别 配送 装置 | ||
一种印刷品自动识别及配送装置,包括一个印刷品输送装置、一个机器视觉系统、一个控制系统和多个配送装置;配送装置包括印刷品取放装置和缓冲输送装置,印刷品取放装置设于与缓冲输送装置进料端对应的位置;机器视觉系统包括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相机设于印刷品输送装置的正上方;沿印刷品输送装置输送印刷品的方向,各配送装置均处在相机的后方;机器视觉系统与控制系统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印刷品取放装置和缓冲输送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待品质检测的印刷品进行识别后配送至对应的品检机进行品质检测,实现多个品检机的自动上料,既能满足多台品检机自动上料的需求,又不会特大增加企业投入负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品自动识别及配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印刷行业的印刷品品质检测基本上都是采用品检机,依靠视觉识别机器在检测,但上料、下料大多还是由人工处理,由于品检机的检测速度比较快,因此人工的劳动强度很大。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来说,由于印刷品数量巨大,因此需配备的品检机数量很多,相应的,需要配备大量人工进行上料、下料的操作,导致印刷企业用人成本增加。为降低印刷企业用人成本,采用机器替代人工来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是印刷行业的一种趋势。
在印刷品上料部分,如果采用一个上料装置对应一个品检机的方案进行配置,来实现自动上料,则设备的成本就会很高,极大增加了企业的投入。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既能满足品检机自动上料的需求,又不会特大增加企业投入负担的系统,是印刷行业内一直在尝试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印刷品自动识别及配送装置,这种印刷品自动识别及配送装置能够对待品质检测的印刷品进行识别后配送至对应的品检机进行品质检测,实现多个品检机的自动上料,能满足多台品检机自动上料的需求。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印刷品自动识别及配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印刷品输送装置、一个机器视觉系统、一个控制系统和多个配送装置;配送装置包括印刷品取放装置和缓冲输送装置,印刷品取放装置设于与缓冲输送装置进料端对应的位置;机器视觉系统包括相机和图像采集卡,相机与图像采集卡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相机设于印刷品输送装置的正上方;沿印刷品输送装置输送印刷品的方向,各配送装置均处在相机的后方;机器视觉系统与控制系统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印刷品取放装置和缓冲输送装置分别与控制系统相应的输出端电连接。
上述印刷品自动识别及配送装置与多个品检机共同构成印刷品自动识别、配送及品检系统;品检机与配送装置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品检机设于与缓冲输送装置出料端相对应的位置,一个配送装置和对应的品检机组成一个品质检测支线。
待品质检测的印刷品被送至印刷品输送装置上之后,印刷品输送装置将其自前至后输送;印刷品经过相机的下方时,相机检测印刷品上的图文并由图像采集卡进行采集;机器视觉系统采集到印刷品上的图文信息之后,由机器视觉系统或控制系统将采集到的印刷品图文信息与预先录入的图文信息进行对比,再由控制系统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印刷品与哪些品检机相匹配,并确定将印刷品送至哪个品质检测支线进行品质检测;当印刷品被输送至对应的品质检测支线所在位置时,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该品质检测支线的印刷品取放装置将印刷品从印刷品输送装置上取出并放置到缓冲输送装置上,缓冲输送装置再将印刷品送至品检机进行品质检测。
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机器视觉系统还包括图像处理器,这种情况下,图像采集卡的输出端与图像处理器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图像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相应的输入端电连接。相机检测印刷品上的图文信息后,将检测到的图文信息经图像采集卡传输到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将来自图像采集卡的图文信息与预先录入的图文信息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印刷品与哪些品检机相匹配,并根据匹配结果来确定将印刷品送至哪个品质检测支线进行品质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未经延边长白山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9153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子产品用无硅导热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