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96427.X | 申请日: | 2021-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7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季杰;王君;田忻怡;王矗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E04D13/16;H02J7/35;E03B7/04;F24F7/00;F24D13/00;F24D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发电 供热 通风 换气 多功能 黛瓦型 太阳能 屋顶 | ||
1.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包括两侧的山墙和向阳面的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向阳面的屋顶包括太阳能屋顶、水循环机构和空气循环机构;
所述太阳能屋顶包括铝底板(7)和若干块光伏电池机构;铝底板(7)为矩形板,且呈斜面状;铝底板(7)的底面设有保温防水层(8);所述光伏电池机构包括固定黏贴在一起的柔性薄膜电池(1)和金属吸热板(3);若干块光伏电池机构均布在铝底板(7)上,光伏电池机构和铝底板(7)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流道(6);
所述水循环机构包括上集水管(13)、下集水管(12)、若干肋管(4)、水箱(14)和水泵(15);所述上集水管(13)的一端连通着水箱(14)进水口,上集水管(13)的另一端封闭;所述下集水管(12)的一端连通着水箱(14)出水口,下集水管(12)的另一端封闭;所述水泵(15)串联在与水箱(14)相邻的下集水管(12)上;若干肋管(4)均布连通在上集水管(13)和下集水管(12)之间;
所述空气循环机构包括若干空气流道(6)、保温空气集箱(9)、第一风管(10)和第二风管(11);所述保温空气集箱(9)作为屋脊;所述第一风管(10)和第二风管(11)呈直立状;保温空气集箱(9)的两端分别连通着第一风管(10)的上部和第二风管(11)的上部;第一风管(10)的上端口为第一通风口(18),第一风管(10)下部一侧开设有第三通风口(20);第二风管(11)的上端口为第二通风口(19),第二风管(11)下部一侧开设有第四通风口(21);第一风管(10)内设有第一风机(16),第二风管(11)内设有第二风机(17);若干空气流道(6)的一端均连通着保温空气集箱(9),若干空气流道(6)的另一端分别为空气入口(5);
所述铝底板(7)的一侧边为屋顶边,平行于保温空气集箱(9);相对应的铝底板(7)的另一侧边为屋檐边;
所述上集水管(13)位于保温空气集箱(9)内,所述下集水管(12)位于铝底板(7)上,且平行于屋檐边,若干肋管(4)分别位于相应的空气流道(6)内;若干空气流道(6)的空气入口(5)分别位于铝底板(7)的屋檐边处;
在采暖季,实现光伏发电-热空气模式,关闭水循环机构;柔性薄膜电池(1)发电,向第一风机(16)和第二风机(17)供电,主动实现室内供暖;
在非采暖季,实现光伏发电-热水-通风换气模式,水循环机构工作,柔性薄膜电池(1)发电,向水泵(15)供电,主动实现供热水,同时室内温度随太阳辐照的强弱而变化,空气循环机构被动实现室内的通风换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电池(1)为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电池机构呈徽派建筑上黛青色瓦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电池(1)和金属吸热板(3)通过黏贴层(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吸热板(3)为铝板,肋管(4)为铜管,肋管(4)焊接连接着金属吸热板(3),且位于瓦型横截面内的最高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5)为直流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10)和第二风管(11)分别设于两侧山墙内的非承重结构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墙为马头墙,与马头墙相邻的空气流道(6)与马头墙之间的间距为0.5~0.6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9642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房屋结构强度检测用超声波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警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