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自养生物脱氮滤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88610.5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61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彭彤;陈方鑫;冯传平;陈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涞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2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中小型 污水处理 一体化 自养 生物 滤池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自养生物脱氮滤池,包括:生物滤池本体、进水和配水装置、初步过滤装置、负压反冲洗装置;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内从下到上依次为:配水层、承托层、滤料层、出水排气单元,所述生物滤池本体位于滤料层上方还连接有所述负压反冲洗装置;所述进水和配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配水层,所述进水和配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初步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口,所述初步过滤装置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有待处理污水。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滤池简单易行,强化了微生物生长的载体,增大了生物量,增强了反冲洗能力,使用该生物滤池强化了去除硝酸盐等污染物的功能,具有脱氮效率高、成本低、出水水质稳定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法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自养生物脱氮滤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含氮废水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然而传统的脱氮工艺不仅能耗高,还需要外加碳源,因此各国开始展开了对新型脱氮工艺的研究。
目前脱氮生物滤池存在以下问题:
1、目前的脱氮生物滤池大多采用陶粒单一滤料,生物附着量比较少,所以处理效果不佳。
2、生物滤池能有效持留菌体,处理效果好,但大部分生物滤池底部易于堵塞,污泥浓度分布不均,上部滤料不能被充分利用,目前也有小部分生物滤池通过负压反冲洗方法解决上述堵塞的问题,如公开号CN 204661401 U公开的两级双流式自养脱氮生物滤池,但其未在水泵与待处理污水源之间设置初步过滤装置,容易导致水泵的堵塞,影响水泵输水至生物滤池以及导致生物滤池本体底部更容易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自养生物脱氮滤池,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至少一项。
一种应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的一体化自养生物脱氮滤池,包括:
生物滤池本体、进水和配水装置、初步过滤装置、负压反冲洗装置;
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内从下到上依次为:配水层、承托层、滤料层、出水排气单元,所述生物滤池本体位于滤料层上方还连接有所述负压反冲洗装置;
所述进水和配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所述配水层,所述进水和配水装置的进水端连接初步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口,所述初步过滤装置的第一进水口连接有待处理污水。
优选的,所述滤料层中铺设有陶粒和自养反硝化材料。
优选的,所述配水层设置在生物滤池本体底部,所述承托层设置在生物滤池本体中下部,所述滤料层设置在生物滤池本体中部;
所述出水排气单元包括:
位于生物滤池本体内上部的清水区,位于生物本体清水区外侧的集水区;
集气罩,设置在所述生物滤池本体顶部,所述集气罩设置出气孔;
所述集水区设置连通清水区的过水管道,所述过水管道设有第一滤网;
所述过水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滤网前,设置有闸门,在进行负压反冲洗的过程中闸门关闭,以保持生物滤池本体内部的负压环境。
优选的,所述负压反冲洗装置包括:负压管,所述负压管连接在所述生物滤池本体上部,所述负压管位于生物滤池本体外的一端连接抽负压装置。
优选的,所述生物滤池本体呈圆柱状,所述承托层厚度为0.1-0.3m。
优选的,所述进水和配水装置包括:进水管,与所述配水层的第二进水口连接;进水泵,所述进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涞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涞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886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