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顶板沉降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79591.X | 申请日: | 202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6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权;向俊璇;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亚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B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欣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2 | 代理人: | 胡小亮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顶板 沉降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顶板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固定于隧道底部且紧靠隧道内侧壁的支架、连接在隧道顶板下方的监测块、与支架顶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上下滑动设于支架上的滑块及与滑块正对且固定于支架上的距离传感器,监测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滑块依次铰接;距离传感器用于监测滑块的位移量、其信号可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远程监测平台。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第一连杆分别与支架、监测块、第二连杆连接后构成杠杆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操作方便,而且通过杠杆原理可将隧道顶板的微小下沉进行放大,并在滑块上体现出来和通过距离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灵敏度与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顶板沉降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铁路隧道的大量修建,普遍存在隧道顶板下沉的问题,隧道顶板沉降导致的隧道大规模变形、冒顶和坍塌事故时常发生,加强隧道顶板沉降监测刻不容缓。
目前,隧道顶板沉降主要的监测方式有全站仪和水准仪监测,然而全站仪监测需要人工逐点监测,耗时耗力,效率不高且不能实时监测,同时监测精度与人为因素有关,误差较大,精度较低;静力水准监测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在隧道结构沉降监测中经常使用,但体积较大不便安装,操作复杂且不适用于高差变化较大的区段,并受环境影响较大,且一些传感器装设在隧道内壁后常会出现数据紊乱等质量问题,从而导致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顶板沉降监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操作方便,而且监测精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顶板沉降监测装置,包括:
支架,固定于隧道底部且紧靠隧道内侧壁;
监测块,连接在隧道顶板下方;
第一连杆,与所述支架顶部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
滑块,上下滑动设于所述支架上;及
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滑块正对且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其中,所述监测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滑块依次铰接;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滑块的位移量、其信号可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远程监测平台。
可选地,所述监测块包括:
螺杆;
中间连杆;及
台体;
其中,所述螺杆上端与预埋在隧道顶板下方的膨胀管内螺纹连接、下端与所述中间连杆铰接,所述中间连杆与所述台体固定连接,所述台体与所述第一连杆上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台体呈矩形体结构、其对立的两侧面上设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与所述第一连杆上端设置的第一U型连接件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包括依次连接的:
第一U型连接件;
第一杆体;
转动套;
第二杆体;及
第二U型连接件;
其中,所述转动套与所述支架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U型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杆上端铰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均为空心管。
可选地,所述支架上端设有一弯管,所述转动套与所述弯管顶部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体呈弧形结构,其弯曲方向与所述弯管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亚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亚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79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泄漏的外加剂存放装置
- 下一篇:桥梁频率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