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舟艇水陆两栖牵引自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56793.2 | 申请日: | 2021-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66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金松 | 
| 主分类号: | B63C13/00 | 分类号: | B63C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丞瀚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0 | 代理人: | 秦全 | 
| 地址: | 100162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陆 两栖 牵引 自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舟艇水陆两栖牵引自行系统,该系统包括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其中,前轮组件包括前支架、前驱动导向轮和用于紧固舟艇本体的紧固装置,紧固装置包括紧固带和紧固器,紧固器与前支架为旋转连接,前驱动导向轮设置在前支架远离紧固器的一端上,且随着前支架绕着紧固器的旋转而做旋转运动;再者,后轮组件包括后支撑轮、第一后支架和第二后支架,后支撑轮设置在第二后支架上,第二后支架在第一后支架上可升降运动。通过前轮组件的旋转设置及后轮组件的升降设置,充分实现了舟艇船舶水陆之间的自由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舟艇船舶在陆地移动时仅能用拖车托运,成本较高、移动不便,及入水或上岸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舟艇船舶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舟艇水陆两栖牵引自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水上及陆上的探究越来越深入,目前,传统的小型舟艇船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当小型舟艇船舶从一个地方短距离移动至另一个地方时,只能装载在拖车上进行托运移动,需要较大的人力和物力,造成成本较高,移动不便。
2.当小型舟艇船舶从陆地上入水或从水中上岸的过程中,轻小型需要人力抬起移动入水或上岸,或绞盘牵引入水或上岸,操作极其不便。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舟艇水陆两栖牵引自行系统,解决小型舟艇船舶在陆地移动时仅能用拖车托运,成本较高,移动不便及入水或上岸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舟艇水陆两栖牵引自行系统,通过前轮组件的可旋转设置及后轮组件的可升降设置,充分实现了舟艇船舶水陆之间的自由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小型舟艇船舶陆地移动时仅能用拖车托运,成本较高,移动不便及入水或上岸时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舟艇水陆两栖牵引自行系统,包括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支架、前导向轮和用于紧固舟艇本体的紧固装置;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紧固带和紧固器,所述紧固器与所述前支架为旋转连接,所述前导向轮设置在所述前支架远离所述紧固器的一端上,且随着所述前支架绕着所述紧固器的旋转而做旋转运动;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支撑轮、第一后支架和第二后支架,所述后支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后支架上,所述第二后支架在所述第一后支架上可升降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前导向轮为驱动导向轮,所述紧固器包括紧固爪和铰接连接件,所述前支架靠近所述紧固器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紧固爪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所述铰接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使所述紧固器与所述前支架为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爪包括第一紧固爪和第二紧固爪,所述第一紧固爪和第二紧固爪沿远离所述铰接连接件的一端形成一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架包括第一前支架和第二前支架,所述第一前支架的包括第一端、第二端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前支架上可伸缩移动,所述紧固器与所述第一端铰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合页连接件和固定板,所述合页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端上,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拖行固定孔和航行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爪的一端开设有U型槽,所述第一端在所述U型槽内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系统还包括拖挂杆和横向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拖挂杆为伸缩式拖挂杆;所述横向支架为可伸缩横向支架。
进一步地,所述前导向轮的骨架上方设置有防摩托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后支架为手摇式升降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金松,未经崔金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56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