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静态自发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801986.8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5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惠能;朱卫平;黄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G09F9/33;G09G3/3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态 发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静态自发光模组,包括有PCB板和多个发光模块;该多个发光模块均设置于PCB板上并与PCB板导通连接,每一发光模块均包括有支架、驱动IC和多个LED;该支架设置于PCB板上,支架具有一封装空间,该支架上设置有隔板而将封装空间分隔形成多个容置腔,本产品的各个发光模块均内置驱动IC,把80%以上的电路集成到模块内部,大大简化设计和电路布局的难度,驱动IC和多个LED同时封装在封装空间中,减小驱动IC裸露在空气中容易被静电击穿的风险,并可减少PCB板上的走线,从而降低电路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对线路的干扰,同时每一发光模块是单独的可维修模块,可维护性高,成本低,为使用带来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静态自发光模组。
背景技术
LED显示屏的驱动方式又称为扫描方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显示区域内,同时点亮的行数与整个区域行数的比例,主要分为静态驱动和动态驱动两种方式。静态驱动是从驱动IC的输出到像素点之间实行“点对点”的控制,静态驱动不需要控制电路,成本比动态驱动要高,但具有显示效果好,稳定性好,亮度损失较小等优点。而动态驱动则是从驱动IC的输出到像素点之间实行“点对列”的控制,动态驱动需要控制电路,成本比静态驱动要低,但是显示效果较差,亮度损失较大。
显示屏由多个显示模块拼接而成,显示模块又由多个显示单元沿横向或纵向连接而成,各显示单元采用行级联或列级联的驱动模式,使得显示单元的驱动芯片可以采用超小封装体积的驱动芯片,无需逐个显示单元进行扫描驱动,实现多个显示单元的静态驱动,提高了屏幕的显示亮度。
目前显示单元大多为包括LED发光体和驱动IC的封装器件。随着LED显示屏像素间距的缩小,单位面积上的封装器件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封装器件在整屏的成本中,占比呈上升趋势。只要密度提升一个级别,灯珠需求的增涨是提高50%左右。目前小间距采用的全彩灯珠主要为单颗形态,应用时由于数量巨大,生产效率低,同时容易出现品质问题。而且由于灯珠数量巨大,在进行表面贴装前,PCB板的设计将更加复杂,导致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已有在先技术提出一种集成IC的表面贴装式RGB-LED封装模组,具体是将金属底板通过蚀刻或冲压的方式做成导电线路,通过模压机将胶包裹在金属底板上,留出固晶和焊线的支架电极及焊接IC驱动模块的位置,形成封装支架,在封装支架上镀上金属,将RGB LED芯片固晶在支架电极上,并进行焊线,形成物理电性连接,焊接上IC驱动模块,然后在所述发光单元上注压保护层,通过切割机切成单个封装模组;将封装模组贴装到PCB板上,进一步制成RGB LED显示屏,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固定在所述金属底板上的RGB LED芯片以及连接所述RGB LED芯片与支架电极的键和线和其上的保护层,上述一个封装模组上带有多个发光单元和共有的IC驱动模块,由此可见,该驱动IC驱动模块位于封装模组表面并非位于保护层内,并非实质意义上的封装模组,IC驱动模块与灯管未封装在一起,无法降低常规IC裸露在空气中容易被静电击穿的风险,无法减少PCB的走线,从而无法降低电路寄生电容、寄生电感对线路的干扰,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静态自发光模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LED灯管使用设计复杂度高、维修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静态自发光模组,包括有PCB板和多个发光模块;该多个发光模块均设置于PCB板上并与PCB板导通连接,每一发光模块均包括有支架、驱动IC和多个LED;该支架设置于PCB板上,支架具有一封装空间,该支架上设置有隔板而将封装空间分隔形成多个容置腔,该驱动IC卡置于隔板之间并位于封装空间中,驱动IC不高于封装空间,驱动IC设置于支架上并与PCB板导通连接,该多个LED设置于支架上并位于对应的容置腔中,每一LED均与驱动IC导通连接,该驱动IC和多个LED同时封装在封装空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强力巨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19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