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801892.0 | 申请日: | 2021-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65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坤;张广鸣;苏仰旋;张安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 |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媛媛 |
| 地址: | 266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流 前端 开闭 机构 轨道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包括主体框架;主体框架上转动设置有左侧转臂和右侧转臂,且左侧转臂与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M,左侧转臂上连接有右侧导流罩舱门;右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N,且右侧转臂上连接有左侧导流罩舱门;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左侧转臂活动相接;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右侧转臂活动相接;且,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M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N的两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高速列车前端开闭机构作为轨道列车动力学头型的组成部分,在列车单列运行时,导流罩的舱门处于关闭、锁定状态,使高速列车形成完整的空气动力学外形,减小运行时的风阻和风噪,让列车运行时保持高速稳定的状态;在需要重联运行时,导流罩舱门需处于开启、锁定位置,以便车钩能够完全、无障碍联挂,并能够适应在不同曲线半径上运行时车钩摆角带来的影响。
由于列车前端经常安装有防爬器或其他装置,空间比较紧凑,开闭机构在打开关闭过程中必须避让防爬器等其他内部部件,同时又需要避让车钩等功能部件,此时往往需要通过改变运动机构旋转轴的位置来改变导流罩舱门的运动轨迹。以往两个转臂旋转中心分别跟导流罩舱门同侧或一个旋转中心居中布置时,锁定机构具有足够空间进行布置,而当运动机构旋转中心跟导流罩舱门处于对侧时,即左右转臂处于交叉状态时,转臂的运动空间受限,按照现有技术中的结构进行设计,会对转臂的转动产生干扰,从而使得转臂无法转动,由此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左右臂交叉时开闭机构的锁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的左右转臂交叉旋转时无法实现自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流罩前端开闭机构,包括,
主体框架;
左侧转臂,所述左侧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左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M,所述左侧转臂上连接有右侧导流罩舱门;
右侧转臂,所述右侧转臂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右侧转臂与所述主体框架的相接点为N,且所述右侧转臂上连接有左侧导流罩舱门;
锁定装置,所述锁定装置包括,
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左侧转臂活动相接;
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右侧转臂活动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M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相接点N的两侧。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且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左侧转臂相接;
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二旋转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旋转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并与所述右侧转臂相接;
其中,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第一旋转件的两侧,或,第一锁定件与第二锁定件相对设置于第二旋转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左侧转臂上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所述右侧转臂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锁定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框架转动相接,其另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801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