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减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792072.X | 申请日: | 2021-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81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徐旸;郄录朝;易强;王树国;杜香刚;余文颖;李录壮;韩宏洋;杨轶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E01B9/68;E01B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城市 轨道交通 复合 系统 | ||
1.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枕(1)、第一减振系统(2)和第二减振系统(3),所述第一减振系统(2)和所述第二减振系统(3)分别设置于所述轨枕(1)两端部下表面;所述第一减振系统(2)包括第一聚氨酯固化块(21)和第一减振垫层(22),所述第一减振垫层(22)设置于所述第一聚氨酯固化块(21)下表面,所述第一聚氨酯固化块(21)设置于所述轨枕(1)一端下表面;所述第二减振系统(3)包括第二聚氨酯固化块(31)和第二减振垫层(32),所述第二减振垫层(32)设置于所述第二聚氨酯固化块(31)下表面,所述第二聚氨酯固化块(31)设置于所述轨枕(1)另一端下表面;所述第一聚氨酯固化块(21)和所述第一减振垫层(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第二聚氨酯固化块(31)和第二减振垫层(32)为一体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固化块(21)的竖向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减振垫层(22)的竖向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氨酯固化块(31)的竖向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减振垫层(32)的竖向投影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氨酯固化块(21)包括第一固化块本体(211)和第一固化块道床安装槽(212),所述第一固化块本体(211)为直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一固化块道床安装槽(212)为单侧贯通的矩形槽结构,所述第一固化块道床安装槽(212)开槽在所述第一固化块本体(211)相邻的两表面,所述轨枕(1)一端侧面和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化块道床安装槽(212)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氨酯固化块(31)包括第二固化块本体(311)和第二固化块道床安装槽(312),所述第二固化块本体(311)为直四棱柱结构,所述第二固化块道床安装槽(312)为单侧贯通的矩形槽结构,所述第二固化块道床安装槽(312)开槽在所述第二固化块本体(311)相邻的两表面,所述轨枕(1)一端侧面和底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化块道床安装槽(312)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减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1)长为2195~2205mm、宽为255~265mm、高为157~17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920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螺栓连接的桁架式型钢混凝土梁
- 下一篇:一种健身器材配件加工用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