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进路锥工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78681.X | 申请日: | 2021-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一鸣;李赟鹏;李婧;王雪雅;侯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2 | 分类号: | H02J50/12;H02J7/02;G08C17/02;G08B7/06;E01F9/70;H04N5/225;H04N7/1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300130 天津市红桥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进路 工作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进路锥工作系统,包括智能行进路锥、回收仓、Zigbee通信网络、红外对管监测阵列、路锥行进线和控制终端;回收仓用于对所有的智能行进路锥进行回收存放和充电;Zigbee通信网络用于提供隧道内的无线网络,实现系统内部件的实时通讯;红外对管监测阵列设置在隧道道路的两侧,呈对称布置,用来监测隧道内是否出现事故以及定位事故位置,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Zigbee通信网络传递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通过Zigbee通信网络与智能行进路锥通讯连接,远程控制智能行进路锥的动作;路锥行进线用于为智能行进路锥的自动行驶提供路线,其一端位于回收仓内。本系统能够实现智能行进路锥的自行进,实现了从路锥的安放到回收的高度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是一种自行进路锥工作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车辆、道路的使用日益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对道路的维修、交通事故的处理等也越来越频繁。无论是道路的养护维修还是事故的处理,路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路锥,即临时道路交通阻碍物,起到围护和阻碍的作用,引导车辆避开危险路段实现引导交通的功能,用于交通事故或道路维护时。传统路锥的材料为橡胶,外形为锥形,按照其形态可分为方锥和圆锥,主要的颜色有红、黄、蓝三种,在橡胶桶外贴高反光材料,主要用于放置在道路的中间及危险地带,起到临时分隔车辆的作用。白天利用路锥自身的醒目颜色来警示路人,夜晚则利用高反光材料在灯光下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然而在隧道中使用路锥时,传统路锥需要人工安放,由于隧道自身的环境因素,导致隧道内照明条件较差,白天也无法看清其醒目的颜色,且交通状况复杂,维修人员的入场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不便性,造成路锥在隧道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样,在高速公路上由人工在行车道上安放路锥,工作人员同样存在危险。因此,在高速公路隧道中,路锥智能管理系统十分重要,起到确保维护人员安全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进路锥工作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行进路锥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智能行进路锥、回收仓、Zigbee通信网络、红外对管监测阵列、路锥行进线和控制终端;
所述回收仓用于对所有的智能行进路锥进行回收存放和充电;Zigbee通信网络用于提供隧道内的无线网络,实现系统内部件的实时通讯;红外对管监测阵列设置在隧道道路的两侧,呈对称布置,用来监测隧道内是否出现事故以及定位事故位置,将监测到的数据通过Zigbee通信网络传递给控制终端;控制终端通过Zigbee通信网络与智能行进路锥通讯连接,远程控制智能行进路锥的动作;路锥行进线用于为智能行进路锥的自动行驶提供路线,其一端位于回收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1)本系统能够实现智能行进路锥的自行进,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适用性强,实现了从路锥的安放到回收的高度自动化。在出现事故时,工作人员通过本系统远程便可规划出一片相对安全的区域,无需人员进场,既起到了快速及时地临时阻碍引导交通的目的,又避免了人工运输、布置路锥的危险性,保证后续维修人员入场的人身安全,提高了路锥安放的便捷性,同时节约人力资源和成本。
(2)报警装置通过声光结合,充分引起隧道内车辆的注意,解决传统路锥在隧道内因为光线不足而无法引起过往车辆注意的问题,防止出现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
(3)回收仓实现了智能行进路锥的安置和充电。采用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比传统的感应耦合技术更高效,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无线充电,实现了智能行进路锥在回收仓中的24小时待命,可以及时出动引导交通,解决了人工出警速度慢的问题。
(4)本智能行进路锥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后期维护,且无需改造专用的路锥车,整个系统的造价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工业大学,未经河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786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封装盒
- 下一篇:一种液压卡瓦工况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