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测试用转向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742426.X | 申请日: | 2021-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71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博;李子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07 | 分类号: | G01M17/007;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张东明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测试 转向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测试用转向机器人,包括直驱电机和转动连接在直驱电机的中心位置的空心电机转子,所述直驱电机内集成固连有编码器,所述空心电机转子的内孔中插接有连接法兰,所述直驱电机的底端面上固连有电机托盘,所述电机托盘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开口一,所述连接法兰的横截面为T型;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汽车内进入一个驾驶员进行油门、刹车等辅助操作,以及拉压力传感器能够对直驱电机的输出转矩进行测量,进而直驱电机能够精确控制汽车转向柱的转动角度,实现了汽车转向柱转动方向及转动角度测试的重复性、精确性,以及整体设备成本较低,解决了驾驶员人工操作驾驶其测试准确性不佳和目前驾驶机器人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驾驶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测试用转向机器人。
背景技术
汽车测试试验是一款汽车在开发阶段的必经阶段,包括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麋鹿试验、鱼钩试验、ADAS测试等,汽车开发人员需要通过这些试验来判定汽车的安全性、操控性、以及耐久性等性能,汽车行业监管部门需要通过这些试验,来保证流入市场的车型符合安全标准。目前,进行这些试验主要有两种途径:1.人类驾驶员驾驶被测汽车完成试验,事实上,选择以这种方式完成试验内容的机构占据大部分;2.驾驶机器人驾驶车辆完成试验。针对采用人类驾驶员进行试验的方法,其存在如下缺点:(1)对驾驶员驾驶素质要求太高,若要以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完成试验内容,需要驾驶员能够熟练驾驶汽车,这对驾驶员的自身驾驶素质提出了不低的要求,即使是很有经验的驾驶员,也不能保证每次操作的准确性;(2)驾驶员难以承受长时间、高强度的汽车测试;(3)驾驶员操作的不可重复性,在某些汽车试验中,对于同一项试验内容,需要多次进行,这就需要保证操作的可重复性;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试验内容完成进度,不利于新型汽车的快速开发。
而对于采用驾驶机器人完成试验的方法,通常是驾驶机器人控制被测试汽车的汽车转向柱,进而来驾驶汽车进行各种测试,该方法虽能够有效克服使用人类驾驶员进行试验所从出现的缺点,但是目前成熟的驾驶机器人的成品价格高昂,国内此项技术尚在研究阶段、未曾商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测试用转向机器人,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人工驾驶测试准确性不佳以及使用现有驾驶机器人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测试用转向机器人,包括直驱电机和转动连接在直驱电机的中心位置的空心电机转子,所述直驱电机内集成固连有编码器,所述空心电机转子的内孔中插接有连接法兰,所述直驱电机的底端面上固连有电机托盘,所述电机托盘的底端面上开设有开口一,所述连接法兰的横截面为T型,连接法兰的底端依次贯穿空心电机转子的内孔和开口一并延伸至开口一的底部;所述连接法兰的底端与汽车转向柱连接相固连,所述连接法兰的顶端面上固连有方向盘;所述电机托盘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机托盘进行位置定位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上设置有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连在电机托盘的顶端的凸台、矩形连杆和两个吸盘;所述凸台与矩形连杆之间设置有长度可调节的调节杆;所述矩形连杆背向调节杆的一端面间隔固连有两个球头,每个所述吸盘均对应一个球头相固连。
优选的,所述凸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凸台的底端面分别固连在电机托盘的顶端两侧,且每个凸台与矩形连杆之间均设置有调节杆。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连接杆一、连接杆二和关节轴承,所述关节轴承的转轴端转动连接在凸台的一侧面上,所述连接杆二朝向关节轴承的一端面上开设有开口二,所述关节轴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开口二的内腔中;所述连接杆一朝向连接杆二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杆二朝向螺纹槽的一端面上固连有与螺纹槽螺纹适配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螺纹槽的内腔中;所述连接杆一远离连接杆二的一端与矩形连杆相固连,且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一与矩形连杆之间。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7424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