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矢量共轴手持云台一体无人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637848.0 | 申请日: | 2021-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76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方舟;彭源青;龚鸣敏;冯浩;朱福喜;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4D47/08 | 分类号: | B64D47/08;B64C27/10;B64C27/14;B64D35/06;G05D1/10 |
| 代理公司: | 武汉领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48 | 代理人: | 汪俊锋 |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矢量 手持 一体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矢量共轴手持云台一体无人机,包括动力单元和机身,机身包括机身外壳和设于机身外壳内的两舵机等;还包括云台,动力单元连接于机身顶端,云台连接于机身底端;动力单元包括由上下两电机构成的同轴电机、分别与上下两电机连接的上螺旋桨对和下螺旋桨对、连接于同轴电机底端的矢量机构;矢量机构由矢量轴固定环、外轴倾斜环、内轴倾斜环从外向内同轴设置;两舵机中一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连杆连接外轴倾斜环外端,另一舵机的输出轴通过另一连杆连接内轴倾斜环外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具有矢量推力属性;同时,该无人机将航拍无人机和手持云台的优点有机结合,能够实现多领域、多环境、多功能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矢量无人机与手持云台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矢量共轴手持云台一体无人机。
背景技术
传统无人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机翼的固定翼无人机,另一类是没有机翼的多旋翼无人机,本发明无人机则为以一种多旋翼无人机。传统多旋翼无人机多为四轴,其技术趋于成熟,外形上也形成了固定的标准,难以改变。因为旋翼的固定,只能通过各个螺旋桨之间的桨速差来改变无人机的姿态,实现转向前进等功能,进而导致传统多旋翼无人机的机动性、灵活性较差。
同时,由于多旋翼无人机的旋翼轴数量较多,在设计时需要注意螺旋桨之间的距离,不能使桨叶之间有接触的可能,因此不可避免的增大了多旋翼无人机的尺寸。而根据已有的结论:在桨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单桨桨效比多桨桨效更大,多桨桨径为几个小桨直径相加得到最终桨径。而在相同桨效下,与多轴旋翼无人机相比,矢量共轴无人机的体积更加小巧、通过性更好。
再次,传统的多旋翼无人机在每一个螺旋桨下面都需要安装一个动力电机,一架无人机有几轴就需要配置几个电机,十分耗费能源,不够环保。而就拿四轴的无人机与矢量共轴无人机相比,由上面结论可知,在桨效相同的情况下,四个电机要比一个电机能源耗费要高,由此看来矢量共轴无人机更加节能环保。
最后,传统的航拍无人机和手持云台是不同的两款产品。其中,航拍无人机可以飞行到高空获得更广阔的拍摄视角,但不能像手持云台那样方便拿在手里随时随地拍摄。而手持云台能方便拿在手里随时随地拍摄,但却不能像航拍无人机那样飞到空中拍摄更美的风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矢量共轴手持云台一体无人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矢量共轴手持云台一体无人机,包括动力单元和机身,所述机身主要包括机身外壳和设于机身外壳内的两舵机、电源及控制模块;还包括云台,动力单元连接于机身顶端,云台连接于机身底端;
动力单元包括由上下两电机构成的同轴电机、分别与上下两电机连接的上螺旋桨对和下螺旋桨对、连接于同轴电机底端的矢量机构;上螺旋桨对和下螺旋桨对分别由上、下电机带动反向旋转;
所述矢量机构由矢量轴固定环、外轴倾斜环、内轴倾斜环从外向内同轴设置;一轴水平贯穿外轴倾斜环和内轴倾斜环且通过两环的圆心,用来连接外轴倾斜环和内轴倾斜环;通过两短轴连接外轴倾斜环和矢量轴固定环;内轴倾斜环通过一内轴心座与同轴电机底端相连,矢量轴固定环底端通过若干连接杆与下方的矢量轴底座连接;
所述两舵机中一舵机的输出轴通过一连杆连接外轴倾斜环外端,另一舵机的输出轴通过另一连杆连接内轴倾斜环外端。
作为优选,矢量轴底座下方预留若干用于安装减震球的减震孔。
作为优选,云台通过一云台连接机构与机身底端连接,所述云台连接机构为云台旋转盘;所述机身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为带内螺纹的结构;该结构与所述云台旋转盘的上轴,通过该上轴将该结构与云台旋转盘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云台旋转盘下方设置若干安装减震球的减震孔,云台旋转盘通过减震球与云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学院,未经武汉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37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