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手法模拟训练教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24360.4 | 申请日: | 2021-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07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芃;郑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正芃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355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手法 模拟 训练 教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针灸手法模拟训练教学系统,包括针灸装置,所述针灸装置包括设有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底座与肌肤仿真装置连接,所述肌肤仿真装置上设有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上位机通过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讯。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装置,通过对针灸针法参数进行量化采集,使针灸医务学员对针法操作实践有的放矢,更直观,以设置的专家数据库做依托,使针灸医务学员对针法操作实践有据可依,更标准,有利于针灸技法的培训传承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教学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灸手法模拟训练教学系统。
背景技术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一定角度由腧(shu)穴即穴位刺入患者体内,通过经络系统的感传与作用,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实现治疗人体表、里、内、外的病症。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遗产的一部分,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单就针法而言,中医认为,针刺后首先产生轻微疼痛,同时转移对于躯体原来不适的注意力,消耗了疼痛介质,提高对于疼痛的阈值,局部刺激导致血管收缩继发扩张充血,通过机体毗连脉、极联组织联系、层连联系,使机体产生自适应反应,即正气充盈,调节迅速,疾病消,进而调节气、血、阴阳、津液、脏腑功能至正常。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针灸医学形成了由十四经脉、奇经八脉、十五别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以及孙络、浮络等组成的经络理论,和361个腧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腧穴与腧穴主病的知识,并进一步发现人体特定部位之间特定联系的规律,创造了经络学说,由此产生了一套独树一帜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系。
由于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迅速,医疗费用经济,极少副作用等独特的优势,千百年来,以其独特的治疗方式获得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在经历了历代名医大家的挖掘和传承后,历史久远的针灸技法在当代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针灸医学自成体系,初步学习针灸的医务学员在面对数量较多的腧穴、经络时,借助传统针灸教学中常用的铜人,也仅仅是满足对穴位准确度的操作练习,而对进针手法等技能则无法直观得到练习;青年针灸医务人员培训学习中,在用针的手法、力度等实践中往往无法直观获得操作量化指标,因此也就无法与专家级医务人员的针法做比较;有些针灸治疗手法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不同医务人员在教学操作中也会或多或少存在偏差,无法形成一套统一而又标准的操作技法供学习研究,这不利于针灸技法的传承和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传统针灸教学中的不足,提出一种针灸手法模拟训练教学系统,包括针灸装置,所述针灸装置包括设有的底座,所述底座中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底座与肌肤仿真装置连接,所述肌肤仿真装置上设有传感装置,所述传感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上位机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进行通讯。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肌肤仿真装置包括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叉形结构的叉柄端连接,所述叉形结构的叉口部内设有盘体,所述盘体在径向方向上与所述叉形结构的两个叉形部分别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靠近所述盘体上表面的中心部设有仿真皮肤层,所述传感装置包括在所述仿真皮肤层下的盘体内设有的力度监测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的角度监测装置。
所述力度监测装置包括在所述盘体内设有的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并列靠接设置且轴端与所述盘体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中部设有第一硅胶层,第四转轴中部设有第二硅胶层,所述第三转轴的轴端连接有第一旋转监测装置,所述第一旋转监测装置的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盘体的外侧壁上。
所述肌肤仿真装置还包括穴位仿真部,所述穴位仿真部包括硅胶体,所述硅胶体固定安装在托架上,所述托架的下端与第二旋转监测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旋转监测装置的下端与球头连接,所述球头与球头臼配合,所述球头臼设置在下平台上,所述第二旋转监测装置通过数据线与所述针灸装置底座中的控制装置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正芃,未经李正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243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角进点的注塑模具及注塑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利的烧伤换药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