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0602914.0 | 申请日: | 202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84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佳;曾子聪;徐义博;李伟;郑颢;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34;B62D2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5 | 代理人: | 谭果林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舱 框架结构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该机舱框架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吸能盒、前纵梁、上边梁及连接板;所述吸能盒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吸能盒的后侧的内端,所述上边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并连接在所述吸能盒的后侧的外端,所述上边梁位于所述前纵梁的上方,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与前纵梁之间。该机舱框架结构,前纵梁和上边梁的前端共同与吸能盒搭接,支撑吸能盒的后侧,达到良好的传力路径和吸能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局部加强的方案提升碰撞性能,本申请可以兼顾所有方位的碰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驻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不同车型采用不同的车身结构,由于项目开发周期短,一般以满足性能目标为重,开发过程中对车身框架结构的沿用程度并非放在首位。但为了实现最佳效益,机舱框架结构的零件模具需尽可能共用,基于平台的机舱框架结构因此被提出。由于机舱框架结构共用,往往采用局部加强的方案提升碰撞性能,对优化分析工作提出较大挑战。一般采用试错方法找出优化方法,但是往往难以兼顾所有方位的碰撞性能(比如全正碰与可变形偏置碰),其周期往往较长,并且不一定能得到最优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基于平台的机舱框架结构,往往采用局部加强的方案提升碰撞性能,往往难以兼顾所有方位的碰撞的问题,提供一种机舱框架结构及汽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舱框架结构,包括前防撞梁、吸能盒、前纵梁、上边梁及连接板;
所述吸能盒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吸能盒的后侧的内端,所述上边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并连接在所述吸能盒的后侧的外端,所述上边梁位于所述前纵梁的上方,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上边梁与前纵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机舱框架结构还包括支撑板,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后侧面的内端,所述上边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后侧面的外端。
可选地,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吸能腔,所述第一吸能腔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后侧面的内端。
可选地,所述上边梁的前端连接有第二吸能腔,所述第二吸能腔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后侧面的外端。
可选地,所述机舱框架结构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在所述第二吸能腔与所述前纵梁之间。
可选地,所述机舱框架结构还包括上边梁支撑件及A柱,所述上边梁支撑件连接在所述A柱与所述上边梁的后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前纵梁的内腔中设置有前纵梁加强板,所述前纵梁加强板连接在所述前纵梁的顶壁与底壁之间,且沿所述前纵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前防撞梁的内腔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前侧壁与后侧壁之间,且沿所述前防撞梁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吸能盒的内腔中设置有至少一层加强隔板,所述加强隔板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四个侧壁并保持水平。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机舱框架结构,所述吸能盒连接在所述前防撞梁的后侧,所述前纵梁的前端连接在所述吸能盒的后侧的内端,所述上边梁的前端位于所述前纵梁的外侧并连接在所述吸能盒的后侧的外端。即,前纵梁的前端、上边梁的前端在吸能盒均连接在吸能盒的后侧。本申请的吸能盒相对传统的吸能盒更宽,其吸能效率比传统吸能盒高。前纵梁和上边梁的前端共同与吸能盒搭接,支撑吸能盒的后侧,达到良好的传力路径和吸能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局部加强的方案提升碰撞性能,本申请可以兼顾所有方位的碰撞。
吸能盒完全压溃、前纵梁Y向(宽度方向)折弯及副车架羊角脱落,使得碰撞车身变形更加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602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刷马达用内部磁位置反馈结构
- 下一篇:负压气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