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61925.9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1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莹帆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均温板 铜网毛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超薄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包括均温板本体,所述均温板本体包括第一基底层、铬镍合金层、高合金中碳层和铪基合金层,所述均温板本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铜网毛细层本体,所述铜网毛细层本体包括第二基底层、磷酸盐铅粉涂层和紫铜层,所述均温板本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透气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铬镍合金层,可以有效提高均温板本体整体的强度,通过设置高合金中碳层,可以辅助提高铬镍合金层的强度,通过设置紫铜层,可以有效提高铜网毛细层本体的散热效果,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均温板强度并不理想,容易损坏,且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均温板技术领域,具体为超薄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
背景技术
均温板,技术从原理上类似于热管,但在传导方式上有所区别,热管为一维线性热传导,而真空腔均热板中的热量则是在一个二维的面上传导,因此效率更高,具体来说,真空腔底部的液体在吸收芯片热量后,蒸发扩散至真空腔内,将热量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随后冷凝为液体回到底部,但现有的均温板强度并不理想,容易损坏,且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超薄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具备高强度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均温板强度并不理想,容易损坏,且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超薄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包括均温板本体,所述均温板本体包括第一基底层、铬镍合金层、高合金中碳层和铪基合金层,所述均温板本体内腔的底部设置有铜网毛细层本体,所述铜网毛细层本体包括第二基底层、磷酸盐铅粉涂层和紫铜层,所述均温板本体内腔的顶部开设有透气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底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铬镍合金层,所述铬镍合金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高合金中碳层,所述高合金中碳层的外表面设置有铪基合金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底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磷酸盐铅粉涂层,所述磷酸盐铅粉涂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紫铜层。
优选的,所述铬镍合金层和高合金中碳层的厚度一致,且厚度均为0.7mm-0.9mm。
优选的,所述磷酸盐铅粉涂层和紫铜层的厚度一致,且厚度均为0.5mm-0.7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超薄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铬镍合金层,可以有效提高均温板本体整体的强度,通过设置高合金中碳层,可以辅助提高铬镍合金层的强度,通过设置紫铜层,可以有效提高铜网毛细层本体的散热效果,通过以上结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均温板强度并不理想,容易损坏,且均温板的3D铜网毛细结构散热效果并不理想,从而不便于人们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铪基合金层,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基底层外表面的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通过设置磷酸盐铅粉涂层,可以有效提高第二基底层外表面的耐高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均温板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铜网毛细层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均温板本体;101、第一基底层;102、铬镍合金层;103、高合金中碳层;104、铪基合金层;2、透气通道;3、铜网毛细层本体;301、第二基底层;302、磷酸盐铅粉涂层;303、紫铜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莹帆精密五金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莹帆精密五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619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检测治具
- 下一篇:一种弹性安装罩和高空作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