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抑制隧道大变形的钢拱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537108.X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7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徐迪明;彭学军;刘云龙;李映群;汤宇;傅鹤林;赵建斌;陈敏;杨锡斌;凌涛;段磊;胥俊玮;钟康;何林云;陈龙;邓皇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8 | 分类号: | E21D1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惟盛赟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8 | 代理人: | 黄敏华 |
地址: | 41011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隧道 变形 钢拱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围岩支护领域,为解决隧道内软弱围岩大变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抑制隧道大变形的钢拱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钢拱架、以及用于连接钢拱架的衔接装置;衔接装置包括盒体,该盒体至少有一侧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顶板、让压杆、钢拱架衔接板和弹簧;顶板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连接孔、两侧开设有让压孔,并且与盒体连接;让压杆穿过让压孔插入盒体内;弹簧的一端与让压杆连接,另一端与顶板连接,用于将让压杆轴向方向的力传递至顶板上;钢拱架衔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与盒体内并与让压杆固定连接;钢拱架沿连接孔插入所述盒体内并与钢拱架衔接板相抵;提高衔接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钢拱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围岩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制隧道大变形的钢拱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如果遭遇断层破碎带或者软弱围岩等情况,会出现围岩挤压大变形问题,大变形产生的围岩压力会造成隧道内支护严重破坏问题,以致影响施工进度,危害施工及运行安全,甚至导致工程报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表明,让压支护是应对围岩挤压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技术措施,在传统的隧道支护结构中,仅在钢拱架的端部设置让压单元,无法有效的保证钢拱架的稳定性,并且让压杆在长期受力状态下产生易产生形变,将影响让压单元的寿命,进而降低钢拱架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的钢拱架装置,具体为一种抑制隧道大变形的钢拱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抑制隧道大变形的钢拱架装置,包括至少两个钢拱架、以及用于连接钢拱架的衔接装置,
衔接装置包括盒体,该盒体至少有一侧设置有连接机构,
连接机构包括顶板、让压杆、衔接板和弹簧,
顶板的中部开设有贯穿的连接孔、两侧开设有让压孔,并且与盒体连接;
让压杆穿过让压孔插入盒体内;弹簧的一端与让压杆连接,另一端与顶板连接,用于将让压杆轴向方向的力传递至顶板上;
衔接板可移动地设置与盒体内并与让压杆固定连接;钢拱架沿连接孔插入所述盒体内并与衔接板相抵。
优选的,衔接板上开设有通孔,让压杆穿过所述通孔后与螺栓连接,所述螺栓用于锁紧衔接板与让压杆。
优选的,让压孔包括第一让压孔和第二让压孔,第一让压孔的直径大于第二让压孔的直径,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让压孔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让压杆连接。
优选的,让压杆分为第一杆径和第二杆径,第一杆径的直径大于第一让压孔的直径,第二杆径穿过让压孔;第一杆径朝向盒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倒角,第一让压孔设置有与第一倒角相适配的第二倒角。
优选的,盒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机构,两个连接机构沿盒体的中心平面对称布置。
优选的,盒体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分别设置有凸杆,钢拱架衔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凸杆嵌设在凹槽内。
优选的,衔接板上设有六个通孔,六个通孔均分为两组,两组通孔相对布置。
优选的,相邻的两个通孔之间设置有一个凹槽,凸杆一一对应地嵌设在凹槽内。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抑制隧道大变形的钢拱架装置,通过衔接装置连接钢拱架,使钢拱架的力作用在衔接板上;通过让压杆连接衔接板、并通过弹簧连接顶板,使衔接板受到的压力转换成对让压杆的拉力,让压杆受到的拉力通过弹簧传递至顶板;保证了钢拱架的稳定性,通过弹簧作为缓冲尽可能的避免让压杆的所受到的拉力直接作用至顶板上,尽可能的避免让压杆变形,提高衔接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钢拱架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5371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