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491308.6 | 申请日: | 2021-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83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肖明清;薛光桥;戴林发宝;孙文昊;邓朝辉;蒋超;何应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H04N7/18;H04N9/31;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飞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防灾 监控 报警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灾报警监控技术领域,为一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包括:机器人及安设于隧道内壁上的轨道,所述机器人与所述轨道滚动连接,所述机器人上设有用于采集画面的摄像头模组及投影仪,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投影仪电连接,所述投影仪用于将摄像头模组采集的画面投放于隧道内壁上。机器人沿着隧道内壁的轨道移动,通过摄像头模组采集火灾现场的画面,然后沿着轨道移动并同时通过投影仪投放现场画面到隧道内壁上,实现了隧道内部灾害事故智能化、快速化处理,最终智能化、人性化的将事故场景进行展现,能够在隧道灾害发生的时候实时告知给车辆内的人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并告知等待车辆,避免等待车主产生焦急情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防灾报警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地上道路交通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急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修建隧道工程的需求急剧增长。由于隧道工程是线状工程,隧道里面发生灾害事故时经常出现交通堵塞情况,救援部门往往也很难及时抵达事故现场,隧道等待车辆往往不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车主容易产生焦急情绪,也会大大影响交通效率,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十分重要。
目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及自动报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目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只能对隧道内部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视,监控功能单一,不能实时感知隧道内部的环境变化状态,不能通过多项指标全方位监控隧道内部灾害情况,同时对隧道内灾害事故感知不够智能化;第二,目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仅能对隧道现场进行监控,不能从隧道现场感知层、机器人动态反馈层、监控系统层由内到外地对隧道内各项致灾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最后,目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没有对由于隧道灾害而造成拥堵的过往车辆车主进行广而告之的功能,不能让车主清晰的了解隧道内部灾害情况,容易引起车主焦躁情绪,同时不能协同疏散车流,大大降低交通效率。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及自动报警方法,既能实时多指标全方位监控隧道内部灾害情况,又能及时告知因灾害事故等待车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解决了以上所述的隧道内灾害事故感知智能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包括:机器人及安设于隧道内壁上的轨道,所述机器人与所述轨道滚动连接,所述机器人上设有用于采集画面的摄像头模组及投影仪,所述摄像头模组与所述投影仪电连接,所述投影仪用于将摄像头模组采集的画面投放于隧道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机器人包括驱动电机及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轨道扣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滚轮以带动机器人沿着所述轨道移动。
可选的,所述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还包括隧道现场感知模块,所述隧道现场感知模块包含布设在所述隧道中的传感器群,所述传感器群用于实时监控隧道情况,并将数据反馈至所述机器人。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群包括用于监测隧道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内烟雾的烟雾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隧道内环境光亮度的亮度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不锈钢外壳封装,所述烟雾传感器采用光电感烟器件,所述亮度传感器采用光电感光器件。
可选的,所述传感器群沿着隧道纵向每隔一预设距离段进行布设。
可选的,所述隧道防灾监控报警系统还包括后台监控模块,所述后台监控模块用于接收传感器的数据信号,并根据所述数据信号进行判断是否发出预警,所述机器人用于接收所述预警并行驶至异常处进行画面采集,并将采集到的画面投放到隧道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轨道与所述隧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机器人悬挂于所述轨道上,所述投影仪位于所述机器人的侧边以将画面投放于所述隧道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491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大型零部件同轴度加工的夹具
- 下一篇:一种预制T梁二次注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