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92678.4 | 申请日: | 2021-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4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桢;王伟;骆发江;闫亚团;李鹏;黎建宁;李守富;王腾;张栋;杨鹏;张勤雄;朱文钵;杜正宇;陈晨;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2/76;E04B2/82;E04C2/30;E04C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高淑凤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型钢 组合 clc 隔墙板 墙体 体系 | ||
1.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墙体和型钢柱(4),所述组合墙体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侧边隔墙板(1)、中部墙体和第二侧边隔墙板(3);
所述中部墙体长度方向上的两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21)和第一凸头(22),所述第一凹槽(21)和所述第一凸头(22)的形状和尺寸能实现互补插配,所述第一凹槽(21)和所述第一凸头(22)自所述中部墙体的底部延伸至其顶部;
所述第一侧边隔墙板(1)长度方向上的一面设置为用于与所述型钢柱(4)或结构柱(6)连接的平边,另一面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凹槽(21)互补插配的第二凸头(11),所述第二凸头(11)自所述第一侧边隔墙板(1)的底部延伸至其顶部;所述第二侧边隔墙板(3)长度方向上的一面设置为用于与所述型钢柱(4)或结构柱(6)连接的平边,另一面设置为用于与所述第一凸头(22)互补插配的第二凹槽(31),所述第二凹槽(31)自所述第二侧边隔墙板(3)的底部延伸至其顶部;
所述第一侧边隔墙板(1)通过所述第二凸头(11)与所述中部墙体的所述第一凹槽(21)互补插配拼接,所述第二侧边隔墙板(3)通过所述第二凹槽(31)与所述中部墙体的所述第一凸头(22)互补插配拼接;
所述第一侧边隔墙板(1)的平边与所述型钢柱(4)或结构柱(6)连接,所述第二侧边隔墙板的平边与所述型钢柱(4)或结构柱(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墙体包括一块或至少两块在长度方向上通过所述第一凹槽(21)与所述第一凸头(22)依次互补插配拼接的中部隔墙板(2),所述中部隔墙板(2)长度方向上的两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21)和所述第一凸头(22),所述第一凹槽(21)和所述第一凸头(22)自所述中部隔墙板(2)的底部延伸至其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墙体设置有多层,上下两层所述组合墙体之间设置有型钢梁(5),在上的所述组合墙体的底面连接有型钢梁(5)的顶部,在下的所述组合墙体的顶面连接所述型钢梁(5)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墙体设置有多块,所有所述组合墙体在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布,相邻所述组合墙体通过所述型钢柱(4)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依次排布并连接的所有所述组合墙体在长度方向上每隔4m设置一个钢柱,通过锚板和埋板、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组合墙体之间设置有门抱框或窗台压顶和门窗过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为平底的梯形槽,所述第一凸头(22)为平头的梯形凸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墙体的拼缝处填充有密封砂浆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墙体的外表面上位于拼缝处及其两侧区域挂玻纤网并铺设砂浆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组合CLC隔墙板墙体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1)的槽顶边位于所述中部墙体的墙面处,所述第一凸头(22)的根部边沿位于所述中部墙体的墙面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9267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