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多级双向止动与解锁直线导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71596.1 | 申请日: | 202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0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立;任之;任玉国;汪平良;汪新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派尼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3/04 | 分类号: | B60L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愉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6 | 代理人: | 谢小军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奉贤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速 列车 多级 双向 解锁 直线导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多级双向止动与解锁直线导轨,包括底座、双向止动解锁滑块、设置在底座上的单向止动解锁滑块、设置在单向止动解锁滑块与双向止动解锁滑块内的导轨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端盖,所述单向止动解锁滑块呈线性安装在双向止动解锁滑块的两侧,端盖安装在单向止动解锁滑块一侧上,单向止动解锁滑块包括单向止动楔套、设置在单向止动楔套上的单向导向槽、设置在单向导向槽内的单向解锁推杆、设置在单向止动楔套内侧一端的单向滚柱、设置在单向止动楔套内侧另一端的顶杆和一端设置在顶杆上的弹簧,能够有效实现单向或双向解锁,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模块数量的方法,达到满足载荷设计要求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常导电磁悬浮交通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走行机构,具体属于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多级双向止动与解锁直线导轨。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浮交通列车是依靠电磁力使列车悬浮,使用直线电机驱动列车行驶,运行时速一般为100-160公里。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车辆结构与传统轨道车辆有明显的区别,中低速磁浮列车没有传统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和轮对结构,而是沿车体连续布置了多组走行机构模块,包括悬浮架、悬浮磁铁和直线电机等。一节磁浮列车的走行机构模块数量一般为五组,也有四模块和六模块。每相邻走行机构模块通过空气弹簧托起一个滑台,因此一节五模块的磁浮列车的滑台数量为12个,共6位,其中2位和5位滑台为固定滑台,与车体固定连接,1、3、4、6位为滑动滑台,每个滑动滑台都安装了两列直线导轨,导轨轴线与车体中心线垂直。
通常认为磁浮列车的车体结构为刚体,当列车通过曲线时,固定滑台连线的中点与轨道中心线重合,其余的滑动滑台则相对于车体中心线横向移动一定距离,即走行机构的滑台相对于车体具有相对滑动的功能。同时,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厢受到的横向风载,以及车辆通过曲线时产生的惯性力都是通过固定滑台传递到轨道。因此,磁浮列车走行机构滑台的理想工作状态是,当列车直线(包括在曲线)上行驶时,各滑台的位置与车厢保持固定,使车厢所受的横向力能均匀传递到各个模块的悬挂系统上;当列车通过线路的缓合曲线时,固定滑台使车厢在曲线上保持正确位置,其余滑台能够自动适应线型,即相对于车厢作横向移动。
目前投入运营的中低速磁浮列车的滑动滑台所使用的导轨均是传统结构形式的直线导轨,除能承受垂向载荷和水平导向外,并不具备上面所描述的,直线运行时自动锁固、曲线运行时自动解锁的功能。
专利“一种适用于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双向自锁锁装置”(ZL 201911015109.1)介绍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工作原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制于诸多结构因素,单列滚珠或滚柱能够承受的轴向载荷比较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直线导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模块并列的、具有双向止动与自动解锁功能的直线导轨技术方案,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模块数量的方法,达到满足载荷设计要求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多级双向止动与解锁直线导轨,所述中低速磁浮列车的多级双向止动与解锁直线导轨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双向止动解锁滑块、设置在底座上的单向止动解锁滑块、设置在单向止动解锁滑块与双向止动解锁滑块内的导轨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端盖,所述单向止动解锁滑块呈线性安装在双向止动解锁滑块的两侧,所述端盖安装在单向止动解锁滑块一侧上,所述单向止动解锁滑块包括单向止动楔套、设置在单向止动楔套上的单向导向槽、设置在单向导向槽内的单向解锁推杆、设置在单向止动楔套内侧一端的单向滚柱、设置在单向止动楔套内侧另一端的顶杆、一端设置在顶杆上的弹簧和设置在弹簧另一端的弹簧堵头,所述单向解锁推杆的宽度大于弹簧堵头与单向滚柱之间的距离。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双向止动解锁滑块包括双向止动楔套、设置在双向止动楔套上的双向导向槽、设置在双向导向槽内的双向解锁推杆和设置在双向止动楔套内侧两端的滚柱,所述双向解锁推杆的宽度大于两个滚柱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派尼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派尼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715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