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7579.2 | 申请日: | 2021-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0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30 | 分类号: | A01G18/30 |
代理公司: | 沈阳天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51 | 代理人: | 陈贞 |
地址: | 133200 吉林省延***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菌包窝口插棒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包括插棒筒和棒体,插棒筒外侧壁固定连接固定环,固定环通过推动架连接液压推杆,固定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滑动环,插棒筒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固定连接转动轴,转动轴与插棒筒之间设置轴承,转动轴上设置伸缩机构,棒体侧壁开设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在棒体侧壁内设置有顶出槽和顶出管,先用液压推杆推动整个插棒筒,带动滑动环向下抵触棒体,将棒体抵至菌包窝口上,启动伺服电机,通过伸缩机构将顶出管顶出顶出槽外,此方法使得在接种菌种时,不会让菌种全部聚集在菌包的底部,而是分散开来,充分利用整个菌包,使得食用菌较快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
背景技术
菌包培养,是现代食用菌培养的通用方法,菌包是用袋装的培养基植料(如棉籽壳)接入菌种再经过大棚培养和温控培养做成的,制作时有现有机械完成,包括罐装、窝口和插棒等一系列操作;菌种经过插棒的棒体进入菌包,然后长出食用菌,现有的棒体一般为一根中空结构的竖直柱,菌种进入后只能在底部附近处开始生长,没能充分利用整个菌包,前期生长较为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菌种进入后只能在底部附近处开始生长,没能充分利用整个菌包,前期生长较为缓慢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包括插棒筒和棒体,所述插棒筒外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推动架连接有液压推杆,所述固定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连接有滑动环,所述滑动环内侧壁与插棒筒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插棒筒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插棒筒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棒体上端套设有定位夹持机构,所述棒体为中空结构,所述棒体侧壁开设有顶出机构。
优选地,所述液压推杆的上端与外部设备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棒筒内侧壁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外侧壁与轴承内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与转动轴转动连接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插棒筒侧壁开设有多个与伸缩杆相适配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持机构与外部设备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出机构包括开设在棒体侧壁内的顶出槽,所述顶出槽内设置有顶出管,所述顶出管为中空结构且呈梯形状,所述顶出管外侧壁通过第二压缩弹簧连接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与顶出槽内侧壁相抵触,所述摩擦块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顶出管转动连接,所述顶出管的前端开设有多个漏液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棒体侧壁内设置有顶出槽和顶出管,先用液压推杆推动整个插棒筒,带动滑动环向下抵触棒体,将棒体抵至菌包窝口上,启动伺服电机,通过伸缩机构将顶出管顶出顶出槽外,此方法使得在接种菌种时,不会让菌种全部聚集在菌包的底部,而是分散开来,充分利用整个菌包,使得食用菌较快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中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中插棒筒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菌包窝口插棒装置中插棒筒俯视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汪清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75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履带链板输送机驱动尾轮机构
- 下一篇:室内装修用手握式美缝打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