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51302.9 | 申请日: | 2021-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96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安娜;李亚;张雁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张博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膜,包括:透明介质基底与导电材料,其中:透明介质基底一侧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是满足阻抗匹配特性或具有平面聚焦特性的单元结构图案组成的阵列;导电材料在凹槽中。制备时,在透明介质基底一侧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是预先设计出的满足阻抗匹配特性或具有平面聚焦特性的单元结构图案组成的阵列;将导电材料填充至凹槽中。应用于减少建筑物对通信信号的衰减。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减少电磁波在建筑玻璃上产生的反射,优化电磁波的透过,降低建筑玻璃对电磁波的衰减;同时,增加透过建筑玻璃的电磁波强度。更为环保节能;成本相对更为低廉;更易被用户所接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膜。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推广,电磁波作为信号传输的载体,其传播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电磁波信号在传播过程中,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衰减,从而造成通信传输过程中信号变弱。尤其在城市居民住宅区及写字楼等无线通信需求强烈的区域,要求信号在抵达移动通信终端前尽可能少的产生衰减。因此减少建筑物对通信信号的衰减对于提升移动通信质量至关重要。
根据我国建筑材料国家标准及《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在住宅及写字楼等人口密集区域所使用的建筑玻璃不仅对透光率有要求,还需要其满足一定的抗冲击、防爆、耐热、抗风压特性;此外,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建筑玻璃通常还需具备防紫外、隔热等功能。因此,建筑玻璃中通常会添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满足性能需求(如铁、三氧化二铁、氧化镁、氧化铝、氧化硼等),使建筑玻璃的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相较于普通玻璃有所不同。因此建筑玻璃的阻抗与自由空间阻抗无法获得良好的匹配特性,结合电磁波反射损耗理论可知:当材料的电磁参数无法满足阻抗匹配特性条件,则电磁波会在材料表面产生反射,导致信号在穿透材料的过程中产生衰减。以频率2.4GHz的电磁波信号为例,在透过厚度为3-5cm的建筑玻璃时会产生6~8dB的衰减。
如何在不影响建筑玻璃透光率及其他功能的前提下,解决无线电磁信号在建筑玻璃中的衰减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现有的在不改变建筑玻璃成分,不影响其功能性的基础上使电磁信号穿透玻璃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在建筑玻璃上加装有源天线,通过利用信号放大器对电磁信号进行放大实现在更多的电磁信号可以穿透玻璃。
现有在建筑玻璃外侧加装回传天线技术的不足在于至少存在以下问题之一:
有源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
不利于节能;
会使玻璃的透光率降低,用户往往难以接受此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用以解决以下问题之一或者其组合:有源设备的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节能;会使玻璃的透光率降低,用户往往难以接受此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包括:透明介质基底与导电材料,其中:
透明介质基底一侧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是满足阻抗匹配特性或具有平面聚焦特性的单元结构图案组成的阵列;
导电材料在凹槽中。
实施中,所述透明介质基底是刻有超材料结构单元图案的透明介质基底。
实施中,所述透明介质基底的材料是以下材料之一: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环氧树脂。
实施中,所述透明介质基底的厚度为1~10mm。
实施中,所述导电材料是以下材料之一: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实施中,所述凹槽深度小于亚微米级。
实施中,进一步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51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