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双重防尘唇的油封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44057.9 | 申请日: | 2021-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14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周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普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J15/3232 | 分类号: | F16J15/3232;F16J15/3252;F16J15/3268;F16J15/328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双重 防尘 | ||
本申请涉及油封的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双重防尘唇的油封,其包括油封本体以及设置在油封本体内的金属支撑架,所述油封本体上一体成型有密封唇和第一防尘唇,所述密封唇外侧套设有自紧弹簧,所述油封本体还一体成型有第二防尘唇,所述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的内圈均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向靠近油封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本申请中的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可以起到双重防尘的作用,将灰尘等杂质拦截在密封设备之外,可以保证油封的密封性能。并且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内圈上设置的挡环能够与旋转轴相贴合,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使油封与旋转轴之间的缝隙减小,减少灰尘等异物的进入。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双重防尘唇的油封。
背景技术
油封是一种密封装置,油封的作用一般就是将传动部件中需要润滑的部件与外部环境隔离,不至于让润滑油渗漏。油封按工作条件可分为旋转油封和往返式油封。用于汽油发动机曲轴,柴油发动机曲轴,变速箱,差速器,减震器,发动机,车桥等部位。
油封主要包括油封体、加强骨架和自紧螺旋弹簧。密封体按照不同部位又分为底部、腰部、刃口和密封唇等。通常,在自由状态下的骨架油封,其内径比轴径小,即具有一定的“过盈量”。传统的油封只有一个防尘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长时间使用之后异物会进入缺陷,当单防尘唇的油封应用在旋转轴上时,随着旋转轴的旋转,作用在防尘唇尖端部分的轴向上的压缩力减弱,并且在旋转摩擦的同时会导致高分子材料发生硬化的现象,不仅会导致密封性能变差并且会导致工作时噪音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保证油封的密封性能,减少异物进入,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有双重防尘唇的油封。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有双重防尘唇的油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双重防尘唇的油封,包括油封本体以及设置在油封本体内的金属支撑架,所述油封本体上一体成型有密封唇和第一防尘唇,所述密封唇外侧套设有自紧弹簧,所述油封本体还一体成型有第二防尘唇,所述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的内圈均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向靠近油封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可以起到双重防尘的作用,在油封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灰尘即使从第一防尘唇与旋转轴的缝隙中进入,也会进入到第一防尘唇与第二防尘唇之间的缝隙中,因此可以保证油封的密封性能。并且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内圈上设置的挡环能够与旋转轴相贴合,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使油封与旋转轴之间的缝隙减小,减少灰尘等异物的进入。
可选的,所述挡环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挡环均设置在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的拐角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拐角处的挡环能够在第一防尘唇和第二防尘唇的边缘处,对灰尘等异物起到较好的阻挡作用,保证油封的密封性能。
可选的,所述密封唇、第一防尘唇以及第二防尘唇的内圈均设置有耐磨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耐磨层的设置可以增强密封唇、第一防尘唇以及第二防尘唇的耐磨性能,在旋转轴转动产生摩擦的时候可以减缓密封唇、第一防尘唇以及第二防尘唇的硬化,保证油封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密封唇、第一防尘唇以及第二防尘唇的内圈均开设有多个回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油槽的设置可以容纳润滑油,可以增加油封与旋转轴之间的润滑性,减小摩擦系数,从而可以减缓油封的硬化,保证其密封性能。
可选的,所述回油槽的槽口处一体成型有沿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边的设置可以使回油槽有更多的容纳空间,因此可以增加润滑油的储油量,减小油封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系数。
可选的,所述密封唇内开设有环状空腔,所述自紧弹簧的位置与环状空腔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普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普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440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