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偏置碰撞的车身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325675.9 | 申请日: | 202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240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吴新鹏 |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置 碰撞 车身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偏置碰撞的车身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保险杠和上指梁以及前纵梁,保险杠和上指梁和前纵梁合围形成安装腔,其特征是:安装腔内安装有呈喇叭状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上指梁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连接,第一支撑梁的截面沿上指梁到前纵梁逐渐增大,第一支撑梁呈弧形结构设置,第一支撑梁朝远离保险杠的方向凸设,第二支撑梁的一端与保险杠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连接,第二支撑梁的截面沿保险杠到前纵梁逐渐增大,第二支撑梁呈弧形结构设置,第二支撑梁朝远离上指梁的方向凸设,该车身结构的耐撞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身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小偏置碰撞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国民对汽车的需求越来越大,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显示,2019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每年产销量1800万辆,汽车产业已成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但与此对应的是,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2008-2017年,死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人数已达63万,受伤235万,交通安全越来越引起重视,增强整车的结构耐撞性,改善碰撞测试,扩大测量范围及精度,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碰撞安全法规,成为整个汽车行业的共同需求。
汽车的碰撞安全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车体结构耐撞性得到大幅度提升,但却有大量的乘员在正面碰撞事故中死亡。NHTSA统计了大量交通事故数据,研究发现,多数正面碰撞的重叠率较小,如车对车角度碰撞,车对树碰撞等,过去的车身结构安全多数基于全宽碰撞或 40%偏置碰撞,由此设计前保险杠,吸能盒,前纵梁等结构进行碰撞力的传递分散,化解碰撞动能,低重叠率碰撞(SOFC),避障多数绕过这些主要的吸能结构,碰撞力经轮胎直接传递到乘员舱,造成乘员舱入侵,乘员伤害值增大,因而以往结构无法兼容,需进行优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偏置碰撞的车身结构,该车身结构的耐撞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偏置碰撞的车身结构,包括有保险杠和上指梁以及前纵梁,所述保险杠和上指梁和前纵梁合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呈喇叭状的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与上指梁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截面沿上指梁到前纵梁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支撑梁呈弧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朝远离保险杠的方向凸设;
所述第二支撑梁的一端与保险杠连接,另一端与前纵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的截面沿保险杠到前纵梁逐渐增大,所述第二支撑梁呈弧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朝远离上指梁的方向凸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腔内还有安装有第三支撑梁,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梁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梁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梁呈弧形结构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梁朝靠近上指梁的方向凸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和第一支撑梁的连接端均设置有用于分解碰撞力的导向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面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指梁上设置有供第一支撑梁安装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前纵梁上设置有供第一支撑梁安装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前纵梁上设置有供第二支撑梁安装的第三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险杠两端均设置有延伸件,所述延伸件呈弧形结构设置,并且逐渐向上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指梁宽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扩展梁,所述扩展梁靠近保险杠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前纵梁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弧形结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件与前纵梁之间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与延伸件铰接设置,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与前纵梁铰接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256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二次法成型机扣圈结构
- 下一篇:组合穿透式衬胶矿浆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