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325660.2 | 申请日: | 202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1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君;丁文静;张燕;王晓冬;宣庐峻;高加云;周科;马永平;魏洪伟;姬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00 | 分类号: | B63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干 船坞 深度 整体 组合 自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包括原坞墙和原坞墙前趾的船坞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排桩墙和压顶梁与原坞墙前趾形成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所述压顶梁设置在排桩墙上且与原坞墙前趾为植筋组合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排桩墙下部设有与排桩墙为植筋连接的新建坞墙前趾;所述新建坞墙前趾上设有大壁厚衬砌墙;所述大壁厚衬砌墙为设置在排桩墙前的加深坞墙,其顶部与压顶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工程费用低,施工周期短,尤其适用既有船坞加深改造的再利用,经济性好,施工方便、简单,大大满足了现有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坞改造和加固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钻孔灌注排桩墙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
背景技术
船坞工程是船厂建设和生产的“灵魂”,船坞工程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船舶工业发展水平。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民营船厂兴建的大量修造船设施已经不能适应船舶的修建需要,尤其是现有船坞的深度严重制约了一般船舶的修建需要。由于新建船坞施工周期长,工程造价高,不但增加了工程费用和劳力,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施工材料。
所以,利用原有船舶修造的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现有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以及对既有船坞的加深改造,已是目前船厂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采用排桩墙和压顶梁结构,在排桩墙前新大壁厚衬砌墙,以及新建坞墙前趾和船坞底板,对原船坞进行加深改造,刚接形成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体,共同承担由船坞加深产生的附加水平力,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周期短,加深改造效果好,不但满足了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而且加深改造的工程费用低,经济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包括原坞墙和原坞墙前趾的船坞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排桩墙和压顶梁与原坞墙前趾形成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所述压顶梁设置在排桩墙上且与原坞墙前趾为植筋组合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排桩墙下部设有与排桩墙为植筋连接的新建坞墙前趾;所述新建坞墙前趾上设有大壁厚衬砌墙;所述大壁厚衬砌墙为设置在排桩墙前的加深坞墙,其顶部与压顶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工程费用低,施工周期短,尤其适用既有船坞加深改造的再利用,经济性好,施工方便、简单,大大满足了现有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排桩墙2和压顶梁3与原坞墙前趾1形成加大干船坞深度的整体组合自立结构,所述压顶梁3设置在排桩墙2上且与原坞墙前趾1为植筋组合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排桩墙2下部设有与排桩墙2为植筋连接的新建坞墙前趾5;所述新建坞墙前趾5上设有大壁厚衬砌墙4;所述大壁厚衬砌墙4为设置在排桩墙2前的加深坞墙,其顶部与压顶梁3连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原船坞进行船坞深度的工程改造,施工周期短,经济性好,大大满足了现有船舶修建的生产需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上只是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实用新型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3256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