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制采泥厚度的柱状采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06741.0 | 申请日: | 202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02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于珊;李一平;程一鑫;周玉璇;程月;李金华;潘泓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9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厚度 柱状 采泥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制采泥厚度的柱状采泥器,包括接杆、夹持组件和采泥管,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接杆和采泥管并对采泥管夹持固定,所述采泥管中间设有螺旋式内芯,所述螺旋式内芯的上部为可伸缩杆,可伸缩杆顶端连接夹持组件,螺旋式内芯下部设有双层螺旋,双层螺旋的外缘与采泥管内壁相切合,所述采泥管外部套设有防漏固定装置,所述防漏固定装置能够沿采泥管滑动并于采泥管底部闭合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螺旋式内芯与防漏固定装置之间的距离,共同控制采泥管底端采集泥样的厚度。有效地解决了水波扰动等因素对采泥工作的不利影响,减少了采泥管中沉积物滑落的现象,有利于样品的采集,且方便携带,稳定高效,提高实验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控制采泥厚度的柱状采泥器,属于采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柱状采泥器广泛使用于水库、湖泊以及河流底泥采集中,柱状采泥器在采集泥样时可基本不破坏底泥性状,保留底泥垂向分层特性,是获取底泥分层样品的重要手段。国内常用的玻璃柱状采泥器不能准确控制采集泥样的厚度,导致难以控制相同的实验背景,通常通过手动操作改变采泥管中的泥样厚度,操作难度大,增加了采样难度,耗费时间较多,并且采泥柱不设置防倒流装置,泥样易脱落,同时影响实验精度。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控制采泥厚度的柱状采泥器,不仅能够控制采集泥样的厚度,还能防止泥样脱落和泥样向上渗漏,提高采集的效率和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控制采泥厚度的柱状采泥器,包括接杆、夹持组件和采泥管,所述夹持组件连接接杆和采泥管并对采泥管夹持固定,所述采泥管中间设有螺旋式内芯,所述螺旋式内芯的上部为可伸缩杆,可伸缩杆顶端连接夹持组件,螺旋式内芯下部设有双层螺旋,双层螺旋的外缘与采泥管内壁相切合,所述采泥管外部套设有防漏固定装置,所述防漏固定装置能够沿采泥管滑动并于采泥管底部闭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贯穿连接的上底座、中底座和下底座,所述上底座的上部与接杆螺纹连接,下部与螺旋式内芯的可伸缩杆顶端螺纹连接,所述中底座底部设有凹槽,下底座顶部设有与之配合的凸起,所述采泥管上端部穿过下底座,所述凹槽和凸起之间的间隙环绕采泥管上端部设有弹性夹持圈。当中底座和下底座之间的间隙变小时挤压弹性夹持圈,弹性夹持圈发生弹性变形,夹持采泥管的上端部,以此固定采泥管,避免采泥管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底座和上底座之间设有若干组撑件,所述撑件为中空结构,内部设置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穿过上底座与紧固件螺纹配合,下端穿过中底座固定连接于下底座;所述紧固件抵靠在上底座的上表面。在旋紧紧固件的过程中,撑件内部的连接杆带动下底座向上移动,中底座在撑件的限位作用下无法向上移动,进而使中底座和下底座间隙变小挤压弹性夹持圈。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撑件设有四组,均匀分布于夹持组件的边缘,保持结构平衡。
优选的,所述接杆顶部连接延长杆,所述延长杆为多个,多个延长杆依次可拆卸连接,以此调节采泥器可进行采样的深度。所述接杆与延长杆以及延长杆之间均可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旋式内芯上部的可伸缩杆包括若干节通过螺纹连接的伸缩段,通过拧动连接杆可以调节可伸缩杆的长度,调节螺旋式内芯底端与采泥管底端的距离,进而控制采泥厚度。所述螺旋式内芯可以采用与采泥管相同的透明材质。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底部固定若干条滑轨,所述滑轨环绕设置于采泥管外侧且与采泥管平行,所述防漏固定装置滑动连接于滑轨,所述防漏固定装置下端为倒锥形底面,所述倒锥形底面为活动板,与滑轨底部配合以闭合并固定防漏固定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67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下控制臂
- 下一篇:一种超高层核心筒爬模体系施工电梯通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