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电机转子润滑油冷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93727.1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14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兵;杨波;钟家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4;F16H57/021;H02K9/19 |
代理公司: | 株洲湘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2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41200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电机 转子 润滑油 冷却 结构 | ||
变速器电机转子润滑油冷却结构,包括前后两前端均配装轴承的变速器输入轴、容纳变速器输入轴后端轴承的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和伸入至变速器输入轴中且与变速器输入轴内壁花键配合的电机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器输入轴中同轴设置导油管,导油管一端与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固定,另一端伸入至电机转子轴中,且导油管与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上的滑润油出口联通,将润滑油导入至电机转子轴中。本实用新型使润滑油经导油管直接流入电机转子轴中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避免润滑油从静止的管道中直接流至高速转动的变速器输入轴中,减少润滑油导入过程中的外泄,提高进入电机转子的润滑油流量,从而提高电机转子的冷却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器电机转子润滑油冷却结构,属于变速器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新能源变速箱+电机+控制器合成一体是趋势,该项设计能很好的解决上面三个零件空间离散,并要对各个零件分别装配,但同时也带来成本的浪费。现有三合一变速器项目电机冷却主要是靠水冷,由外部水泵泵入冷却介质(主要成分是水),而水的冷却效率有限,最新的冷却技术方向已油作为冷却介质,而三合一变速器中关键零件变速箱中就有大量的润滑油,通过电子油泵将变速箱中的润滑油抽取泵入电机需要冷却的位置。通过器电子油泵的泵入,高压润滑油一部分按常规流道流入电机的定子部分,一部分润滑油通过管道的导入,到达后壳体的输入轴后轴承外侧区域,该区域中变速器输入轴的转速可以到达15000rpm,而壳体是静止的,将静止管道中的润滑油经高速转动的变速器输入轴导入至转子轴内,以起到冷却电机转子的作用并在导入过程中尽量减少油泄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电机转子润滑油冷却结构,使润滑油经导油管直接流入电机转子轴中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避免润滑油从静止的管道中直接流至高速转动的变速器输入轴中,减少润滑油导入过程中的外泄,提高进入电机转子的润滑油流量,从而提高电机转子的冷却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变速器电机转子润滑油冷却结构,包括前后两前端均配装轴承的变速器输入轴、容纳变速器输入轴后端轴承的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和伸入至变速器输入轴中且与变速器输入轴内壁花键配合的电机转子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速器输入轴中同轴设置导油管,导油管一端与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固定,另一端伸入至电机转子轴中,且导油管与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上的滑润油出口联通,将润滑油导入至电机转子轴中。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上具有同轴伸入至变速器输入轴中的支撑筒,支撑筒与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一体成型,支撑筒与变速器输入轴内壁间隙配合,导油管设置在支撑筒中且与支撑筒过渡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上开设有与导油管同轴的高压润滑油环槽,高压滑润油环槽上开设与变速器中的高压润滑油管道联通的润滑油出口,高压润滑油环槽设置于支撑筒外侧,导油管伸入至高压润滑油环槽中,导油管上开有与高压润滑油环槽相对应的进油孔,且进油孔沿导油管周向均匀开设多个。
优选的,所述的导油管间隙配合伸入至电机转子轴中,且与电机转子轴隔开不接触。
优选的,所述的变速器输入轴的内腔中固定有挡油环,挡油环与导管油轴向定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的导管油的外壁上开有与挡油环配合的定位台阶面,定位台阶面与挡油环相抵将导管油轴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电机转子滑润油冷却结构,在变速器输入轴中设置导油管,将导油管与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固定,保证导油管不会随变速器输入轴的转动而转动,将导油管与输入轴后轴承座壳体上的润滑油出口联通,使润滑油出口中流出的润滑油流至导油管中,将导油管一端伸入至电机转子轴中,使润滑油经导油管直接流入电机转子轴中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避免润滑油从静止的管道中直接流至高速转动的变速器输入轴中,减少润滑油导入过程中的外泄,提高进入电机转子的润滑油流量,从而提高电机转子的冷却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93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渗滤液深度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高MBR处理效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