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导式余热利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75771.X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6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白瑞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浙江亿创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39 | 代理人: | 陈晓宇 |
地址: | 315899 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区兴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导式 余热 利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风导式余热利用结构,包括冷却箱以及设置于冷却箱上的冷凝结构,冷凝结构包括冷凝管,冷凝管与冷却箱连通且局部位于冷却箱外部,在冷却箱外部于冷凝管外竖直固定有一通风筒,通风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在通风筒内于进气口上方设置有风力散热机构,风力散热机构的运动受控于自进气口内进入并向上涌动的空气的推动,该风导式余热利用结构利用冷却液产生的热能使通风筒和风力散热机构运作进行降温,减少额外的能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导式余热利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服务器功能日益强大,对服务器进行冷却的要求也逐步变得严格传统的风冷已经无法满足服务器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因此将服务器浸泡在装有冷却液的冷却箱中已成为主要的解决办法,冷却液需要另外设置一冷却装置来对其进行降温,目前市场上大多冷却装置的运行需要外部供应装置提供动力支持。
申请号为CN201910111026.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浸没式液体冷却槽及冷却装置,包括槽体、设置于槽体内的冷却液、于槽体的内部设置的具有调节件的液体流动管以及与液体流动管连接的泵体和热交换器。
上述浸没式液体冷却槽及冷却装置中冷却液在泵体作用下通过液体流动管进入槽体,与发热元件进行热交换升温后流出槽体并与外部的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降温后再进入槽体并流向发热元件,但冷却液的流动和热交换器的运行需要通过外部供应装置提供动力支持,能源消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导式余热利用结构,利用冷却液产生的热能使通风筒和风力散热机构运作进行降温,减少额外的能源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导式余热利用结构,包括冷却箱以及设置于冷却箱上的冷凝结构,冷凝结构包括冷凝管,冷凝管与冷却箱连通且局部位于冷却箱外部,在冷却箱外部于冷凝管外竖直固定有一通风筒,通风筒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在通风筒内于进气口上方设置有风力散热机构,风力散热机构的运动受控于自进气口进入并向上涌动的空气的推动。
采用上述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冷却装置的运行需要通过与其连接的外部供应装置推动,能源消耗较大,本方案中冷却液与发热元件换热后温度升高产生冷却液蒸汽,冷却液蒸汽进入冷凝管,冷凝管将冷却液蒸汽的热量导出至冷凝管和通风筒之间,使冷凝管和通风筒之间的空气升温,产生的热空气因为密度较低,经通风筒往上流动,冷凝管和通风筒之间的压力减小,此时外部冷空气进入通风筒内进行补压,从而形成气流循环,增大了冷凝管外壁上的气流速度,提升散热效率;与此同时,自进气口进入并沿通风筒向上涌动的空气驱使位于通风筒内的风力散热机构运作,进一步增大气体流速,增加散热效率,冷凝后的冷却液沿冷凝管内壁回落至冷却箱内循环利用。
进一步的,风力散热机构包括自冷凝管外壁或通风筒内壁垂直转动设置的转轴以及于转轴的外环壁上垂直向外设置的扇叶。
采用上述方案,自进气口进入并向上涌动的空气推动扇叶运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转轴转动,促使位于转轴上的其他扇叶绕转轴轴向转动,实现风力散热机构的旋转。
进一步的,当风力散热机构设置在冷凝管外壁上时,在冷凝管内设置有搅拌散热机构;当风力散热机构设置在通风筒内壁上时,在通风筒外设置有搅拌散热机构。
采用上述方案,搅拌散热机构设置于冷凝管内时,可促进冷凝管内冷却液蒸汽的流动,增加冷却液蒸汽的换热效率;搅拌散热机构设置于通风筒外时,可促进通风筒外空气的流动,促进通风筒附近的热空气与冷空气混合进行外部降温。
进一步的,搅拌散热机构包括从动轴以及于从动轴的外环壁垂直向外设置的搅拌叶,当搅拌散热机构设置于冷凝管内时,从动轴与转轴一体设置且自转轴靠近冷凝管的一端延伸至冷凝管内;当搅拌散热机构设置于通风筒外时,从动轴与转轴一体设置且自转轴靠近通风筒的一端延伸至通风筒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757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