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矿车连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50380.2 | 申请日: | 202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28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罗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川山钻井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G9/04 | 分类号: | B61G9/04;B61G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潘春燕 | 
| 地址: | 611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矿车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矿矿车连接装置,涉及煤矿井下运输矿车技术领域,包括矿车支撑架、接收装置和撞击装置,所述接收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矿车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撞击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矿车支撑架的另一端,所述撞击装置的另一端可卡接在接收装置的内部,所述接收装置与撞击装置均位于矿车支撑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煤矿车是在轨道上运行的,又具备质量重、体积大、惯性大的特性,撞击装置利用了其中惯性大的特点,直接撞击到接收装置的内部,再通过内部的减震机构进行减震,可以实现不需要人工进行连接,只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动力,即可实现矿车与矿车之间的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涉及煤矿井下运输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矿车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煤矿施工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从原来的每万吨煤的死亡率的要求,到现在安全施工零事故的要求,进一步要求煤矿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红线的重视,在现有煤矿施工过程中,为了方便对煤矿井下物料、开采的废料以及煤炭的方便运输,煤矿矿车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矿车体积和重量较大,通常通过专有的设备牵引,实现矿车在井下的移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煤矿车由于存在质量重、体积大、惯性大的特点,操作人员在进行煤矿车连接时存在容易发生矿车压伤或者夹伤,影响施工人员安全的问题,在地下煤矿中无法使用大型运输工具,人工操作的效率又极为低下;
2、对一些煤矿车进行连接之后没有进行检查,在未连接完成就进行煤矿运输的话,非常容易出现矿车脱钩的情况,进而达不到矿车连接装置的使用初衷,该矿车连接装置的适用性变差,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煤矿矿车连接装置,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自行连接的效果,解决人工操作容易受伤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煤矿下不易对连接状态进行检查的问题,以达到在连接成功之后发出提示的效果,其中再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减震效果,方便减小连接时冲击力对内部结构的影响,有利于延长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煤矿矿车连接装置,包括矿车支撑架、接收装置和撞击装置,所述接收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矿车支撑架的一侧,所述撞击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矿车支撑架的另一端,所述撞击装置的另一端可卡接在接收装置的内部,所述接收装置与撞击装置均位于矿车支撑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矿车支撑架包括支撑框架、提示器和接触头,所述提示器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接触头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内部,所述提示器的接线端与接触头的接线端之间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接收装置包括定位导块、接收头、限位伸缩机构和滑动导杆,所述定位导块、限位伸缩机构和滑动导杆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接收头的两侧活动连接在滑动导杆的顶部,所述滑动导杆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定位导块的一侧,所述接收头的外壁搭接在定位导块的外壁上,所述接收头的底部开设有撞击槽,所述限位伸缩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定位导块的内部,所述限位伸缩机构的顶部贯穿定位导块的一侧,所述接收头的顶部搭接在限位伸缩机构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撞击装置包括撞击头、卡接台、减震机构、串联头和传感器,所述撞击头的底部固定连接在卡接台的顶部,所述减震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撞击头的内部,所述减震机构的底部活动安装在卡接台的内部,所述减震机构贯穿撞击头与卡接台的交接处,所述串联头的底部固定安装在撞击头的顶部,所述串联头的接线端电性连接在传感器的接线端,所述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卡接台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导块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的底部,所述接触头位于定位导块之间,且与接收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接收头的顶部设置为梯形,所述限位伸缩机构的顶部设置为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川山钻井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川山钻井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03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门加工用防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手机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