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管增压型的液冷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45277.9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92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白瑞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杭州鼎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77 | 代理人: | 邢剑杰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区兴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管 增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管增压型的液冷系统,它包括用于装电子发热部件的冷却液储液箱(1),其内有能至上而下对电子发热部件冲洗的冷却液;液泵(2),泵出冲洗后的冷却液至冷却液储液箱(1)外;以及冷却液回流箱(3),其一头承接液泵(2)泵出的冷却液,另一头送出经过冷却液回流箱(3)回流处理的冷却液至冷却液储液箱(1);它还包括出液管(411),其中,所述出液管(411)的直管部分由内外套接的内管(5)和外套管(6),并且形成了出液内径呈现逐渐缩小,平滑过渡,再逐渐缩小,再逐渐放大的增压型出液通道。其优点是引入特定形状的内外管套接的套管结构,提升了出液压力,提高了冲洗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管增压型的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发热是常见现象,因而对于电子产品而言,散热与冷却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手段。例如,对于电脑等电子产品,CPU、显卡等器件在工作时均为产生明显的高温,为确保其工作正常以及使用寿命,需要对其进行散热。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申请人于2020年9月30日,提出了一种单相液冷系统与换热方法,该单相液冷系统的尚未解决在不增加泵体的前提条件下,提升出液压力以提高冲洗冷却效果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管增压型的液冷系统,引入特定形状的内外管套接的套管结构,提升了出液压力,提高了冲洗冷却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管增压型的液冷系统,它包括用于装电子发热部件的冷却液储液箱,其内有能至上而下对电子发热部件冲洗的冷却液;液泵,泵出冲洗后的冷却液至冷却液储液箱外;以及冷却液回流箱,其一头承接液泵泵出的冷却液,另一头送出经过冷却液回流箱回流处理的冷却液至冷却液储液箱;它还包括出液管,负责将冷却液回流箱的冷却液送回到冷却液储液箱;其中,所述出液管的直管部分由内外套接的内管和外套管,并且形成了出液内径呈现逐渐缩小,平滑过渡,再逐渐缩小,再逐渐放大的增压型出液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的一头为大径段,另一头为小径段;外套管的大径段内的一头是内径逐渐减小的锥形出液通道,另一头是内径与锥形出液通道的最小处内径的直通线出液通道;外套管的小径段内的两头的出液内径相同,中间的出液内径小于两头的出液内径;内管的一头是与外套管的大径段的锥形出液通道适配并螺接的锥形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管的部分管路在冷却液储液箱外,包括第一外直管、第二外直管和第三外直管;第一外直管的位置高于第三外直管的位置,所述第一外直管的一头与内管的另一头相连,所述第一外直管的另一头与第二外直管的上端相连,第二外直管的下端与第三外直管的一端相连,第三外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液回流箱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双管增压型的液冷系统还包括位于冷却液储液箱的第一回液管、位于冷却液储液箱外的第二回液管以及回液拐角蓬头;第一回液管的一头与回液拐角蓬头相连,另一头与液泵的进液口;第二回液管的一头与液泵的出液口相连,另一头与冷却液回流箱的入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液管是拐走圆滑过渡的Z型管,并且Z型管与液泵的出液口的连接位置高于Z型管与冷却液回流箱的入口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液管的流液行程大于等于1.2倍冷却液储液箱到冷却液回流箱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液管由液泵的出液口向着冷却液回流箱的入口依序排布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竖直段,第二水平段,第二竖直段,第三水平段,第三竖直段和第四竖直段。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储液箱的内部空间利用尺寸大于冷却液回流箱的内部空间利用尺寸。
进一步的,它还包括出液蓬头;所述外套管的一头为大径段,另一头为小径段;所述出液蓬头与外套管的小径段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液蓬头的出液口呈规则的多边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45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抛靶机的主传动组定位结构
- 下一篇:燃烧器以及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