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刚挠结合板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28863.2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7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罗岗;刘会敏;王文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实锐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板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刚挠结合板结构,包括依次叠排的防护层、第一铜层、第一介质层、第二铜层、第二介质层、第三铜层、第三介质层,所述刚挠结合板结构还包括覆盖膜层,覆盖膜层延伸设置于第二介质层的一端,第二介质层为纳米陶瓷粉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层;防护层、第一铜层、第一介质层、第二铜层的尺寸相等;第二铜层的尺寸大于第二介质层的尺寸,第二铜层的尺寸小于第二介质层的尺寸与覆盖膜层的尺寸之和;第三铜层的尺寸,大于第二介质层的尺寸的与覆盖膜层的尺寸之和;第二介质层设置有盲孔。本方案以刚挠结合板为基础,设置纳米陶瓷粉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高频特性层,使电路板具备高频高速的传输特性,设置盲孔,实现高密度互连,减小电路板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刚挠结合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具备小巧的外形、综合的功能、高可靠性的质量,是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
基于智能电子产品的发展需求,刚挠结合板以其具备弯折性与支撑性,以及良好的可靠性,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用,但单纯的刚挠结合板,也逐步难以满足智能电子产品的应用需求。
针对5G等领域,不仅需要刚挠结合板的弯折性、支撑性,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高频特性,若电路板的设计安装空间有限,则还需要加入高密度互连的特性。
但电路板在制造过程中各类材料的兼容性、物料成本、制造成本等因素,也是电路板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具备高频特性、高密度互连特性的刚挠结合板,并能够在兼容性、物料成本、制造成本等方面,做到合理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刚挠结合板结构,实现在合理成本控制范围之内,满足刚挠结合板的高频特性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刚挠结合板结构,包括依次叠排的防护层、第一铜层、第一介质层、第二铜层、第二介质层、第三铜层、第三介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挠结合板结构还包括覆盖膜层,所述覆盖膜层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一端;所述第二介质层为纳米陶瓷粉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层;所述防护层、所述第一铜层、所述第一介质层、所述第二铜层的尺寸相等;所述第二铜层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尺寸,所述第二铜层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尺寸与所述覆盖膜层的尺寸之和;所述第三铜层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尺寸的与所述覆盖膜层的尺寸之和;所述第二介质层设置有盲孔。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纳米陶瓷粉改性环氧树脂材料具备高频特性,因此采用此种材料作为刚挠结合位的介质层,能够使产品在特定层具备高频特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层为环氧树脂玻璃纤维材料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介质层为聚酰亚胺材料层。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三介质层呈逐层轴对称的对称电路板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刚挠结合板为基础,设置纳米陶瓷粉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高频特性层,使刚挠结合板具备高频高速的电路、信号传输特性,在所述高频层设置盲孔,实现电路板本体内部的高密度互连特性,使高频刚挠结合板具备高密度互连的特性,实现电路的密集化,有效减小电路板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刚挠结合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对称结构的刚挠结合板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实锐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实锐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8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