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气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7962.9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6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向飞;孟凡微;刘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F01N13/00;F01N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气 系统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排气系统,应用车辆,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设于车辆上的排气尾管,及,与车辆发动机气缸体连通的排气歧管;第一排气管包括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第二排气管包括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第一入口端和第二入口端分别与排气歧管连通,第一出口端和第二出口端分别与排气尾管连通;第一排气管上设有颗粒过滤器,颗粒过滤器用于过滤第一排气管内的颗粒排放物;第一入口端上设有第一排气阀,第二入口端上设有第二排气阀;发动机包括冷机工况和暖机工况,在冷机工况下,第一排气阀开启,第二排气阀关闭,在暖机工况下,第一排气阀关闭,第二排气阀开启,以解决排气系统很难同时满足PN排放标准和发动机动力性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新增了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量(PN)的排放标准,为了降低颗粒物的排放,现有车辆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安装了可以过滤颗粒的器件。
在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排气背压会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排气背压越大,排气阻力就越大,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就越低,但是,过滤颗粒的器件的安装会增大发动机的背压。因此,现有的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很难同时满足PN的排放标准和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排气系统和车辆,能够解决现有的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很难同时满足PN的排放标准和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应用于车辆,所述排气系统包括:第一排气管、第二排气管、设置于所述车辆上的排气尾管,以及,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气缸体连通的排气歧管;
所述第一排气管包括第一入口端和第一出口端,所述第二排气管包括第二入口端和第二出口端,所述第一入口端和所述第二入口端分别与所述排气歧管连通,所述第一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出口端分别与所述排气尾管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有颗粒过滤器,所述颗粒过滤器用于过滤所述第一排气管内的颗粒排放物;
所述第一入口端上设有第一排气阀,所述第二入口端上设有第二排气阀;
其中,所述发动机包括冷机工况和暖机工况,在所述冷机工况下,所述第一排气阀开启,所述第二排气阀关闭,在所述暖机工况下,所述第一排气阀关闭,所述第二排气阀开启。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
所述第一三通管包括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排气歧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入口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管;
所述第二三通管包括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和所述第三进气口分别所述第三出气口连通;
所述第一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端与所述第三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排气尾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排气管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二排气管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颗粒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排气管的中间部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阀、第二排气阀为手动单向阀或者电动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通道还包括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79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轮毂轴承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伺服冲床固定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