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1039.4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9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沈重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98;H01M50/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鹏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动力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涉及电池领域。该电芯模组包括电芯、串并联结构和电极输出结构,电芯的两端均具有极耳,且电芯包括多组,多组电芯并排设置,串并联结构与至少两组极耳连接,用于使至少两个极耳串联,电极输出结构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极耳连接,电极输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电极输出结构分别与位于首尾位置的串并联结构电连接,电极输出结构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简化电芯输出结构的设计,增强过流能力,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电芯模组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这些电芯通过串并联将所有正极和所有负极连接在一起,现有电芯模组的电连接方式需要将总正极和总负极通过输出结构引出,但是由于空间有限且结构较复杂,输出结构的厚度设计有局限,且局部宽度小,影响电芯的过流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其可以简化电芯输出结构的设计,增强过流能力,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模组,包括电芯、串并联结构和电极输出结构,所述电芯的两端均具有极耳,且所述电芯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电芯并排设置,所述串并联结构与至少两组所述极耳连接,用于使至少两个所述极耳串联,所述电极输出结构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极输出结构分别与位于首尾位置的所述串并联结构电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结构中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多组所述极耳的首尾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和串并联段,所述串并联段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两组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与所述串并联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组所述极耳中包括从首位或从末位依次排列的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电极输出结构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结构还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相对所述串并联段弯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或所述第二连接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联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串并联段的端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串并联段上设置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三连接段上设置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或者,所述第一开孔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开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输出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极耳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开槽和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和所述第二开槽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邻边,所述第一开槽位于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该电芯模组包括电芯、串并联结构和电极输出结构,串并联结构能够实现相邻极耳的串联和/或并联,电极输出结构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电芯连接,可以减少对模组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模组加宽、加厚,从而增加模组的截面积,增加过流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模组的成组设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1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