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模组和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1039.4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89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沈重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98;H01M50/5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鹏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组 动力电池 | ||
1.一种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10)、串并联结构(120)和电极输出结构(130),所述电芯(110)的两端均具有极耳(112),且所述电芯(110)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电芯(110)并排设置,所述串并联结构(120)与至少两组所述极耳(112)连接,用于使至少两个所述极耳(112)串联和/或并联,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与位于非首尾位置的所述极耳(112)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分别与位于首尾位置的所述串并联结构(120)电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用于与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结构(120)中包括两个第一连接件(121),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121)位于多组所述极耳(112)的首尾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件(121)包括第一连接段(1211)、第二连接段(1212)和串并联段(1213),所述串并联段(121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分别与两组所述极耳(112)连接,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与所述串并联段(12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极耳(112)中包括从首位或从末位依次排列的第一极耳、第二极耳和第三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连接,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结构(120)还包括弯折部(1214),所述弯折部(1214)相对所述串并联段(1213)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段(1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15),所述第一开孔(1215)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或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段(1216),所述第三连接段(12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远离所述串并联段(1213)的端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并联段(1213)上设置有第一开孔(1215),所述第三连接段(1216)上设置有第二开孔(1217),所述第一开孔(1215)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所述第二开孔(1217)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或者,所述第一开孔(1215)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段(1212),所述第二开孔(1217)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段(12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输出结构(13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与所述极耳(112)焊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用于与所述外部连接铜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上设置有第一开槽(1311)和第二开槽(1312),所述第一开槽(1311)和所述第二开槽(131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上的邻边,所述第一开槽(1311)位于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32)的一端。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模组(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10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