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00285.1 | 申请日: | 2021-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24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 发明(设计)人: | 梁活;芮旻;杨江;刘金林;南金秋;田显伟;刘浩伦;卢向晖;沈永刚;陈韵茵;刘建昌;纪文英;陈忆晨;王仙茅;刘仲昊;欧阳勇;崔旭阳;路长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方媛葶 |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余热 排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连接于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线和主给水管线之间,包括与蒸汽发生器依次串联的用于冷凝蒸汽的第一换热装置、内部容纳液体的补液箱以及为所述液体流动提供动力的抽吸泵,所述补液箱和所述抽吸泵之间还设有使所述液体进一步降温的第二换热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抽吸泵和补液箱之间设置第二换热装置,将抽吸泵入口的介质温度有效降低,从而在空间布置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提升余热排除系统的汽蚀余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站系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在能动余热排出系统中,当离心泵的进口压力小于环境温度下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时,液体中有大量蒸汽逸出,并与气体混合形成许多小气泡。当气体到达高压区时,蒸汽凝结,气泡破裂,气泡的消失导致产生局部真空,液体质点快速冲向气泡中心,质点相互碰撞,产生很高的局部压力。如果气泡在金属表面如叶片上破裂凝结,则会以较大的力打击叶片金属表面,使其遭到破坏,并产生震动,这种现象称为“汽蚀现象”。产生汽蚀现象的本质原因为入口压力小于流体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
在两相换热回路中,冷凝换热器在冷凝的同时降低了回路系统的压力,使得冷凝器出口的冷却水通常非常接近饱和状态。当换热系统处于逐渐降温降压的换热过程时,将会在抽吸泵至冷凝器之间的管道长度方向上形成温度分层效应,且越靠近抽吸泵温度越高。当降温速率足够快,管道长度足够长时,管道上的最大温差可能达到3℃以上。回路环境的压力基本上等于冷凝水的温度对应的饱和压力,低于抽吸泵入口水温对应的饱和压力,这将导致抽吸泵入口介质部分汽化,使得抽吸泵发生严重的气蚀。
在这种两相换热回路中,不适合通过降低抽吸泵标高的方法增加汽蚀余量,因为降低标高的同时将增大冷凝器与抽吸泵之间管道的长度,从而增大抽吸泵入口与冷凝器出口之间的水温差,使得汽蚀现象更容易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二次侧余热排出系统,连接于蒸汽发生器的主蒸汽管线和主给水管线之间,包括与蒸汽发生器依次串联的用于冷凝蒸汽的第一换热装置、内部容纳液体的补液箱以及为所述液体流动提供动力的抽吸泵,所述补液箱和所述抽吸泵之间还设有使所述液体进一步降温的第二换热装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冷却液体的热阱水箱,以及浸没于所述热阱水箱内的冷凝换热器,所述冷凝换热器通过第一管线连通至所述主蒸汽管线上,通过第二管线与所述补液箱连通。
优选地,所述热阱水箱内盛装的所述冷却液体为冷却水,所述热阱水箱与设备冷却系统连通设置,所述热阱水箱和所述设备冷却系统之间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冷却水给水管线,以及至少一个设备冷却水回水管线,所述设备冷却水给水管线以及所述设备冷却水回水管线上均设有至少一个设备冷却水隔离阀。
优选地,第二换热装置为过冷度增强换热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装置、所述补液箱、所述蒸汽发生器高度依次递减设置,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回路和非能动回路,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和所述抽吸泵设于所述能动回路上。
优选地,所述能动回路上包括连通所述补液箱和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的第三管线,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和所述抽吸泵的第四管线,所述抽吸泵通过第五管线与所述主给水管线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能动回路还包括连通所述抽吸泵和所述补液箱的第六管线,所述第三管线与所述补液箱的底面连通,所述第六管线与所述补液箱的顶面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六管线上还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所述第五管线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所述第六管线连接于所述抽吸泵与所述第二流量控制阀之间的所述第五管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0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面防晃荡装置及稳压器
- 下一篇:一种切碎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