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交通车载监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96555.6 | 申请日: | 2021-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29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研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C17/00 | 分类号: | B61C17/00;B61L25/00;G07C5/08;H04N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汪斌 | 
| 地址: | 10007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交通 车载 监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车载监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齿轮和螺纹杆,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设备主体,所述底座的右侧设有第二T形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第二T形杆和第一锥齿轮的设置,驱动第一齿轮带动螺纹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设备主体上下移动以获得良好的视线,具有可调节高度的功能,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球体和旋转台,所述旋转台的顶部设有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球体和旋转台的设置,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设备本体进行360°旋转,可得到全方位的视线数据,达到不存在视觉盲区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道交通车载监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逐渐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交通运输得到了的发展,车载记录仪逐渐得到应用,轨道交通车在工厂中可以起到运输货物的作用,而轨道交通车在行驶时,通常由单人控制,难以实时了解货物及车辆周边的情况,因此需要安装监视装置来辅助驾驶员进行驾驶。
常规的轨道交通车载监视装置底座难以调节高度,在一些存在障碍物挡住视线的情况下,监视装置由于视线受阻,难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常规的车载监视装置底座存在视角盲区,因为底座难以带动监视器进行旋转,对一些死角难以进行信息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难以调节高度、存在视角盲区的缺陷,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载监视装置。所述轨道交通车载监视装置具有可调节高度、不存在视角盲区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车载监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部设有三个方块,所述底座的内腔底部开设有与方块相匹配的第二开槽,所述方块滑动连接在第二开槽内腔,三个所述方块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套设有套环,所述底座的内腔开设有与套环外侧边缘相匹配的第二滑槽,所述套环的外侧边缘转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腔,所述套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为中空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腔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所述第一齿轮和螺纹杆螺纹连接,三个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边缘共同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底座的内腔顶部开设有与第一锥齿轮外侧边缘相匹配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一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第三滑槽内腔,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右侧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底座的内腔右侧开设有与第二锥齿轮相匹配的第一开槽,所述第二锥齿轮活动连接在第一开槽内腔,所述底座的右侧设有第二T形杆,所述第二T形杆的左端贯穿底座的右侧壁,并且固定连接在第二锥齿轮的右侧,所述第二T形杆的后侧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底座的右侧壁开设有与第二固定板相匹配的第四开槽,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在第四开槽内腔,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L形杆,所述L形杆的顶部贯穿设有第一T形杆,所述L形杆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T形杆左端相匹配的第三开槽,所述第一T形杆的左端滑动连接在第三开槽内腔,所述第一T形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左侧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和第一T形杆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三个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共同设有旋转台,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球体,所述旋转台的底部开设有与球体相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球体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内侧边缘固定连接有齿块组,所述齿块组和第一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的右侧设有弹簧,所述第一T形杆的左端贯穿弹簧内腔,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限位环的右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开槽的内腔右侧。
优选的,所述旋转台的外侧边缘开设有与第一T形杆左端相匹配的若干个开孔,若干个所述开孔以旋转台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
优选的,三个所述球体的高度一致,三个所述球体以旋转台的中心呈环形阵列排列。
优选的,所述旋转台的顶部靠近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两个第一固定板靠近旋转台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两个电动伸缩杆之间设有设备主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研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研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65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连体易撕裂线的连体包装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仪表后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