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氨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82186.5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9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君;陈少华;冯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氨 氧化 电化学 协同 处理 污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调节池、厌氧池、脱氮反应器、过滤单元、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和二级生化池;所述脱氮反应器包括有氧区、厌氧区和生物膜载体,生物膜载体为生物转盘,生物转盘中心的转轴平行于脱氮反应器的轴线方向;生物膜载体包括第一生物膜载体和第二生物膜载体,第一生物膜载体设置在有氧区,附着硝化细菌,第二生物膜载体设置在厌氧区,附着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生物转盘上均布通孔;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包括若干个电解池降解单元和循环泵,每个降解单元内设置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出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循环往复地经过各个电解池降解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氨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新鲜渗滤液年产量已达到2900万吨。垃圾渗滤液是一类高氨氮、难降解的废水,其氨氮(NH4+-N)浓度一般在1000~3000mg/L范围波动,约为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100倍。高浓度的NH4+-N对微生物具有一定毒性,是生化处理的难点所在。另外,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以化学需氧量COD计)可达1000~60000mg/L不等,可生化性呈现明显的时空差异。
我国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法规建设日趋完善,其中《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规定各地在建或已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均需建设完整的处理系统以处理库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COD、总氮和氨氮需分别达到100mg/L、40mg/L和25mg/L时,方可达标排放。然而,各省市垃圾渗滤液处理不达标的情况较为突出,尤其是COD和含氮物质浓度两项指标达标困难。
目前,主流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为缺氧/好氧(A/O)-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工艺,简称全膜法工艺。传统的A/O工艺需要向缺氧池中加入碳源,如甲醇、葡萄糖等,以促进反硝化脱氮,然而运行成本较大。同时,为了达到出水COD小于100mg/L的排放标准,通常需要增加纳滤和反渗透过滤。由于纳滤和反渗透仅仅起到物理过滤作用,在透过液达标的同时,会产生20%-40%体积的浓缩液。浓缩液的难降解有机物浓度很高,同时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处理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是全膜法工艺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另外,全膜法工艺还存在膜污染严重、膜寿命短,MBR生化工艺曝气时间长、需要大量外加碳源等问题,因而处理成本居高不下,财政负担大。因此,亟需开发可替代且能够实现长期稳定达标运行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厌氧氨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所述装置善于处理氨氮和难降解有机物较高的废水,例如垃圾渗滤液,在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更加高效环保的厌氧氨氧化和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两者相互配合,针对垃圾渗滤液中的含氮物质浓度和难降解有机物进行去除,利用所述装置中的脱氮反应器内部的多功能菌协同硝化、脱氮,去除含氮物质;利用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再配合传统的过滤、生化等技术,使得垃圾渗滤液全量达标,长期稳定、可持续运行,同时大大缩短处理时间,降低处理成本。
所述厌氧氨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相互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脱氮反应器、过滤单元、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和二级生化池,每个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一个泵,用于输送污水;所述脱氮反应器包括有氧区、厌氧区和生物膜载体,生物膜载体为生物转盘,生物转盘中心的转轴平行于脱氮反应器的轴线方向;生物膜载体包括第一生物膜载体和第二生物膜载体,第一生物膜载体设置在有氧区,并附着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第二生物膜载体设置在厌氧区,并附着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所述生物转盘上均布通孔;所述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包括若干个电解池降解单元和循环泵,每个降解单元内设置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出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循环往复地经过各个电解池降解单元,不断降解有机物;二级生化池为生物膜A/O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2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葛根咀嚼片加工用压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注塑成型潜胶口自动减切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