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氨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82186.5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29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君;陈少华;冯华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361021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厌氧氨 氧化 电化学 协同 处理 污水 装置 | ||
1.一种厌氧氨氧化与电化学氧化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相互连接的调节池、厌氧池、脱氮反应器、过滤单元、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和二级生化池,每个单元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有一个泵,用于输送污水;
所述脱氮反应器包括有氧区、厌氧区和生物膜载体,生物膜载体为生物转盘,生物转盘中心的转轴平行于脱氮反应器的轴线方向;生物膜载体包括第一生物膜载体和第二生物膜载体,第一生物膜载体设置在有氧区,并附着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第二生物膜载体设置在厌氧区,并附着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所述生物转盘上均布通孔;
所述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包括若干个电解池降解单元和循环泵,每个降解单元内设置一个阳极和一个阴极,电化学氧化反应器出水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循环往复地经过各个电解池降解单元,不断降解有机物;二级生化池为生物膜A/O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氧区和厌氧区之间设有水泵,用于将完成短程硝化过程的渗滤液输入厌氧区;
所述有氧区和厌氧区之间设有隔板,有氧区的液面高度低于厌氧区的液面高度,所述有氧区的液面高度不高于生物转盘的中心转轴,厌氧区的液面高度不高于生物转盘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氧区进水侧的侧壁设有进水口,进水口连接喷淋管,所述喷淋管设在有氧区进水侧的内壁上且垂直于水流方向,喷淋管上从上到下均布喷头,垃圾渗滤液通过喷淋管均匀喷淋向第一生物膜载体的生物转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物膜载体包括若干个生物转盘,转盘的孔隙率为40-60%,每个转盘上采用挂膜方式设有生物膜,且转盘表面的氨氧化菌的丰度高于亚硝酸盐氧化菌的丰度;
所述第二生物膜载体包括若干个生物转盘,转盘的孔隙率为30-40%,每个转盘上采用挂膜方式设有生物膜,转盘上厌氧氨氧化菌的总体丰度大于反硝化菌的总体丰度,且转盘表面的反硝化菌的丰度大于厌氧氨氧化菌的丰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氧区的底部设有多个曝气头,曝气头连接脱氮反应器外部的曝气装置,用于提供氧气,有氧区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所述厌氧区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排气口,用于排出氨氮处理转化的氮气;厌氧区的出水侧的侧壁设有出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为超滤单元,截留脱氮反应器的污泥,所述超滤单元的孔径为1-50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级生化池之后还依次设置混凝池、沉淀池和活性炭滤床,所述活性炭滤床的填充率为60%-80%。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反应器设有温控装置,能够加热或冷却脱氮反应器内的液体;
所述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还包括加碱罐、加碱泵、加酸罐和加酸泵,加碱罐和加碱泵连接所述脱氮反应器的有氧区,为有氧区补充碱度,加酸罐和加酸泵连接所述脱氮反应器的厌氧区,为厌氧区补充酸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协同处理污水的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溶解氧探头、pH计、温度传感器、PLC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所述溶解氧探头、pH计、温度传感器、曝气装置、温控装置、电流控制器以及各个单元之间的泵和循环泵、加碱泵、加酸泵均与PLC控制器通讯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设在脱氮反应器内,溶解氧探头设在脱氮反应器的厌氧区,pH计分别设在所述有氧区和厌氧区;电流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化学氧化反应器的阳极和阴极;所述PLC控制器设有预设程序,能够根据溶解氧探头、pH计、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实时调整曝气装置、温控装置、加碱泵、加酸泵的运行状态,根据各个单元的临时采样结果,实时调整电流控制器以及各个单元之间的泵和循环泵的运行状态,保证出水合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21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葛根咀嚼片加工用压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注塑成型潜胶口自动减切除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