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73411.9 | 申请日: | 2021-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67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墨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清 |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发动机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台,包括台体,台体底部固定匹配设有若干固定底座,台体水平设有放置平板,放置平板上表面匹配设有若干固定螺纹孔,台体内设有与放置平板匹配的升降组件,台体内侧两壁设有与放置平板匹配的滑槽,台体内设有与放置平板匹配的卡扣固定组件,台体前侧固定匹配设有挡板,挡板上侧与放置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复合布,台体两侧侧面匹配设有若干冷风机,若干冷风机与台体之间均通过任意转动组件连接,台体后侧设有若干紧固机构,台体后侧设有与紧固机构匹配的高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可对燃料电池发动机进行灵活固定,增加了测试过程的便捷性;同时可对燃料电池发动机进行有效的保护,保护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台。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发动机是近年才出现的称呼,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氢和氧的电化学反应,化学能再转变成电能,电能最后传输给电机,电机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料电池发动机可作为车辆、航空航天和水下等装置的驱动动力电源和辅助动力;
燃料电池发动机在生产完成后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测试,以检测器性能是否合格,在对燃料电池发动机进行测试和实验时,缺少一些辅助测试平台,无法有效的对燃料电池发动机进行固定,同时缺少便捷快速的辅助器具,从而对测试效率造成影响,造成测试工作上的不便;同时还缺少一些保护机构,保护效果较差;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台,包括台体,所述台体底部固定匹配设有若干固定底座,所述台体水平设有放置平板,所述放置平板上表面匹配设有若干固定螺纹孔,所述台体内设有与放置平板匹配的升降组件,所述台体内侧两壁设有与放置平板匹配的滑槽,所述台体内设有与放置平板匹配的卡扣固定组件,所述台体前侧固定匹配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侧与放置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复合布,所述台体两侧侧面匹配设有若干冷风机,若干所述冷风机与台体之间均通过任意转动组件连接,所述台体后侧设有若干紧固机构,所述台体后侧设有与紧固机构匹配的高度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螺纹杆,所述支撑螺纹杆一端与台体内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螺纹杆另一端与挡板一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螺纹杆上对称设有两个反向螺纹槽并分别匹配设有两个对称的移动矩形块,两个所述移动矩形块均转动设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上端均与放置平板下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螺纹杆靠近挡板的一端同轴固定设有从动带轮,所述台体一侧转动设有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带轮一侧同轴固定设有把手,所述台体设有与皮带匹配的矩形开口。
优选地,所述卡扣固定组件两个卡扣,所述放置平板设有与两个卡扣匹配的卡扣槽,两个所述卡扣均匹配设有滑动限位块,两个所述卡扣处于对应的滑动限位块内,两个所述滑动限位块均与台体侧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扣一端均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滑动限位块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扣一侧均固定设有推杆,两个所述推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设有螺纹杆,两个所述螺纹杆螺纹相反,两个所述螺纹杆外套设有同一个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与两个螺纹杆均螺纹匹配。
优选地,所述任意转动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座,所述支座与台体固定连接,所述支座上竖直设有贯穿设有支杆,所述支座上套设有固定支杆的转动旋钮,所述支杆上端转动设有U型支架,所述U型支架转动处匹配设有限位螺栓,所述U型支架内与冷风机转动连接,所述U型支架与冷风机转动处设有阻尼材料。
优选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U型移动板,所述U型移动板上侧对称设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螺纹贯穿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一端固定匹配设有第一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匹配设有第二弧形块,所述第二弧形块通过固定杆与U型移动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墨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墨公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34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