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及其定位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13565.9 | 申请日: | 2021-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5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董泽;丰慧珍;查灵敏;林强;车亚娟;刘翠华;孙勇;闫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振器 安装 总成 及其 定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及其定位结构,所述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包括上安装座主体和N个安装支耳,N个所述安装支耳均安装在所述上安装座主体的外壁上,N个所述安装支耳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螺栓过孔段和位于所述螺栓过孔段的靠近车体一侧的定位孔段,所述定位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螺栓过孔段的孔径;所述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定位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还包括车体以及N个定位套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及其定位结构,装配简便,减少由于螺栓损坏导致的成本浪费,降低工人操作难度,提高工人装车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及其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为铝合金结构,在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上面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螺栓和螺母将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与车体连接,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和车体上均无定位结构。由于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与车体在高工位装配,工人装配时,靠工人手扶和感觉进行装配,导致对中困难,不利于装配,可能会出现螺栓打偏或滑牙的问题,不仅会导致螺栓损坏造成浪费,还会导致工人装车抱怨问题,非常影响装车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及其定位结构,装配简便,减少由于螺栓损坏导致的成本浪费,降低工人操作难度,提高工人装车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包括上安装座主体和N个安装支耳,N个所述安装支耳均安装在所述上安装座主体的外壁上,N个所述安装支耳上均设置有用于与车体连接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螺栓过孔段和位于所述螺栓过孔段的靠近车体一侧的定位孔段,所述定位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螺栓过孔段的孔径。
进一步,所述上安装座主体的外壁为圆柱面,N=2,并且两个所述安装支耳互相对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定位结构,包括如上所述的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还包括车体以及N个定位套管,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支耳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对应N个所述阶梯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连接孔,N个所述定位套管上均包括套管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套管主体朝向所述车体一侧的定位凸台,所述套管主体和所述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分别位于所述车体的上下两侧,所述套管主体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所述定位凸台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伸入所述定位孔段内,所述定位凸台同时与所述连接孔以及所述定位孔段适形贴合。
进一步,所述定位凸台为圆柱形轴,所述连接孔的直径、所述定位孔段的直径以及所述定位凸台的外径均相同;所述连接孔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L1,所述定位孔段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L2,所述定位凸台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L3, L1<L3≤L1+L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凸台为阶梯形轴,所述定位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凸台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位于所述第二凸台与所述套管主体之间,所述第一凸台的外径与所述连接孔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凸台的外径与所述定位孔段的直径相同,所述连接孔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L1,所述定位孔段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一凸台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L4, 所述第二凸台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为L5,L1=L4,L2≥L5。
进一步,还包括N个螺栓,N个所述定位套管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孔,N个所述螺栓分别穿过各个所述螺栓过孔段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及其定位结构,通过定位凸台同时与连接孔以及定位孔段适形贴合,能够起定位作用,在安装螺栓之前就能够确定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的位置,在安装螺栓时能够防止后减振器上安装座总成位置发生偏移,能够防止出现螺栓打偏或滑牙的问题,减少由于螺栓损坏导致的成本浪费,装配简便,降低了工人操作难度,显著提高工人装车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35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