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继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继增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81774.1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84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林;王峰;徐江涛;史艳军;李同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2 | 分类号: | F02B37/12;F02B37/007;F02D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亚茹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继 增压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继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继增压系统,相继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有相继增压切换请求,转换至相继增压模式后,ECU读取发动机的转速、发动机的喷油量、增压空气温度和增压空气压力;基于转速、喷油量的相继增压系统进排气阀开启延时基础值MAP,得到延时时间基础值T1;基于增压空气温度和压力的修正百分数MAP,得到延时时间修正百分数P1;得到本次相继增压切换后的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T2=T1*P1;将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由T1转换为T2。本发明提供的相继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根据发动机运行工况顺利切换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继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继增压系统。
背景技术
相继增压系统指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增压器并联组成的增压系统,系统中的增压器可以分为基本增压器和可控增压器两类,基本增压器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运行,可控增压器会随着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按照预设工作顺序相继切入/切出运行,以确保发动机高效工作。
对于带有相继增压系统的发动机,增压器进排气阀开启的延时时间(进气阀滞后于排气阀开启的间隔时间)对相继增压能否切换成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该时间太长或者太短都会造成相继增压切换失败,现有技术中的带有相继增压系统的发动机,进排气阀开启的延时时间为固定不变的,而单单标定一个延时时间常数是不能够满足发动机复杂的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继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相继增压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带有相继增压系统的发动机,进排气阀开启的延时时间为固定不变的,不能够满足发动机复杂的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相继增压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有相继增压切换请求时,转换至相继增压模式,读取所述发动机的转速、所述发动机的喷油量、增压空气温度和增压空气压力;
读取基于所述转速、所述喷油量的相继增压系统进排气阀开启延时基础值MAP,得到延时时间基础值T1;
基于所述增压空气温度和所述增压空气压力的修正百分数MAP,得到延时时间修正百分数P1;
得到本次相继增压切换后的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T2=T1*P1;
将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转换为T2。
作为优选,将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转换为T2之前,基于所述转速和所述喷油量的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最大值MAP,得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最大值Tmax,若T2小于Tmax,则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转换为T2,若T2大于Tmax,则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转换为Tmax。
作为优选,将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转换为T2后,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若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设置为T2,所述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行,则保持当前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T2。
作为优选,若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设置为T2,切换后,所述发动机运行状态异常,则判定为本次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切换失败。
作为优选,基于本次切换失败状态的所述发动机的转速、所述发动机的喷油量的修正因子MAP,得到修正因子P2,在修正百分数P1的基础上得到新的修正百分数P3=P1*P2,将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T2修正为T3=T2*P3。
作为优选,若将原进排气阀开启延时时间修正为T3仍开启失败,则继续通过修正因子P2修正P3。
作为优选,若所述进排气阀开启失败次数大于设定次数,则报警提示。
作为优选,所述修正因子P2大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817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