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75164.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汪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安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保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4 | 代理人: | 高淑怡;赖秀芳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控制 方法 及其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特别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包括人体位置感应模块、投影装置及人脚动作感应模块,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在主控芯片控制下定期获取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信号强度及方位角的信号,并反馈信号至主控芯片;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为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于第一距离时,触发投影装置投射光线至地面上形成感应区域;于第二距离时,触发人脚动作感应模块感应且由主控芯片控制定期扫描感应区域内人脚动作,并反馈信号至主控芯片和人体位置感应模块;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人脚动作符合要求,则开启电动尾门,否则,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处于待机状态或扫描状态。有效避免误开电动尾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的普及和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逐步提高,汽车SUV、轿车等较高配置的汽车陆续配置了电动尾门产品及脚踢产品,通过脚踢触发的方式实现尾门的电动开启和关闭,极大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和品牌价值。
然而,因为目前汽车使用的脚踢产品基本是设于汽车后尾箱的下方感应区,所以一直存在洗车、流水误触发打开后尾箱的风险,各厂家在给汽车设计脚踢产品时都需要针对误触发启动汽车尾门的问题,进行很多测试及设置使用限制,影响了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对于解决误触发打开后尾箱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在汽车的后保险杆的预留卡槽安装电容式脚踢感应,电容式脚踢感应配置两根感应天线或内置天线,通过检测天线周围的电容变化来识别脚踢动作。但是对电容式脚踢感应的灵敏度及安装位置具有较高的要求,如果电容式脚踢感应的灵敏度过高就会受到洗车、下雨等情况错误触发后尾门打开,而电容式脚踢感应的灵敏度过低造成影响识别脚踢的问题;再者就是电容式脚踢感应的天线感应,对于车辆后保险杆没有预留卡槽的车型就需要设计一个专用支架,导致增加成本支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以解决汽车后尾门容易发生误触发打开、脚踢感应不良及脚踢系统安装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包括:
设置一人体位置感应模块,由主控芯片控制定期获取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信号强度及方位角的信号,并反馈信号至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人体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
设置一投影装置,当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处于第一距离时,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输出触发信号至所述投影装置,触发所述投影装置投射光线至地面上形成感应区域;
设置一人脚动作感应模块,当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处于第二距离时,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输出触发信号至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触发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感应且在主控芯片控制下定期扫描所述感应区域内的人脚动作,并反馈信号至所述主控芯片及使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作出人脚动作判断;
若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感应区域的人脚动作符合设定动作的,则发送指令至电动尾门系统执行开启电动尾门操作,否则,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处于待机状态或扫描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通过阵列布置有发射天线及至少两个接收天线,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计算处理所获取的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信号强度及方位角,并将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通过阵列布置有发射天线及接收天线,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计算处理所获取的人脚的脚踢速度变化率、信号强度及方位角,并将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及所述主控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获取人脚的脚踢的速度变化率反馈至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将脚踢的速度变化率与设定的人脚动作数据进行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安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安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5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