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及其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675164.0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 发明(设计)人: | 汪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安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保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24 | 代理人: | 高淑怡;赖秀芳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控制 方法 及其 控制系统 | ||
1.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一人体位置感应模块,由主控芯片控制定期获取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信号强度及方位角的信号,并反馈信号至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人体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
设置一投影装置,当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处于第一距离时,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输出触发信号至所述投影装置,触发所述投影装置投射光线至地面上形成感应区域;
设置一人脚动作感应模块,当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处于第二距离时,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输出触发信号至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触发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感应且在主控芯片控制下定期扫描所述感应区域内的人脚动作,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计算处理所获取的人脚的脚踢的速度变化率、信号强度及方位角,并将处理的数据信号反馈至所述主控芯片和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及使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将脚踢的速度变化率与设定的人脚动作数据进行对比后作出人脚动作判断;
若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感应区域的人脚动作符合设定动作的,则发送指令至电动尾门系统执行开启电动尾门操作,否则,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处于待机状态或扫描状态;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通过阵列布置有发射天线及至少两个接收天线,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计算所获取的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信号强度及方位角,并将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通过阵列布置有发射天线及接收天线;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及所述投影装置分别设于车身后部;发射天线布置于中间,多个接收天线分别布置于发射天线的两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人体与车身之间的第一距离数值为0.6m-2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判断人体与车身之间的第二距离数值为0m-0.5m。
4.一种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人体位置感应模块、投影装置、人脚动作感应模块及主控芯片;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分别与所述投影装置及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连接;
所述主控芯片通信连接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及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连接;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用于获取人体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信号强度及方位角的信号,人体位置感应模块通过接收到人体的信号强度的不同,计算人体与车身之间的距离,通过接收人体的信号强度的偏差估算人体与车身之间的方位角;并判断人体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设有与电动尾门系统连接的触发电路;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通过触发电路触发所述投影装置投射光线至地面上形成感应区域;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通过触发电路触发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感应所述感应区域内的人脚动作;
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计算处理所获取的人脚的脚踢的速度变化率、信号强度及方位角,并将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及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获取人脚的脚踢的速度变化率反馈至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将脚踢的速度变化率与设定的人脚动作数据进行对比;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计算所获取的人体与车身之间距离、信号强度及方位角,并将处理的数据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及所述投影装置分别设于车身后部;
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及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分别阵列布置有发射天线及接收天线,且所述发射天线布置于中间,所述接收天线分别布置于所述发射天线的两边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区域为人脚动作检测的范围,所述感应区域的平面形状包括圆形或扇形或多边形,所述感应区域的面积为50cm²-500cm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电动尾门的脚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位置感应模块为微波芯片或毫米波芯片,所述人脚动作感应模块为微波芯片或毫米波芯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安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安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51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