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回弹绳索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9192.1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8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东;董红飞;戴礼华;祁学勤;苗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神力制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1/02 | 分类号: | D07B1/02;D07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7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回弹 绳索 及其 生产工艺 | ||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回弹绳索,包括绳股1、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所述绳股1在中间,周围阵列有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将绳股1与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合并加捻每米12‑24圈;同时将所述绳股1加捻每米50‑60圈,将所述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分别加捻每米15‑25圈;有益效果是: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降低船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船舶运输的安全与生产效率,对个人与船舶运营单位和社会将起到非常有益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用绳索及其生产工艺,尤其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回弹绳索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船舶用绳索是指大型船舶系泊用绳索,由于大型船舶在靠岸时时常会经受大风大浪的袭击,因此会容易造成绳索断裂的发生,绳索一旦超负荷后断裂时,回弹力较大,时常对船舶上与岸边上的人员造成伤害,从而导致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回弹绳索及其生产工艺,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将绳股中设有多股钢丝,当绳索断裂时,由于多股钢丝的伸缩性很小,在绳股中起到阻尼纤维断裂回弹的作用,达到解决绳索断裂回弹伤害人员的问题。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回弹绳索包括绳股1、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所述绳股1在中间,周围阵列有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将绳股1与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合并加捻每米12-24圈;同时将所述绳股1加捻每米50-60圈,将所述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分别加捻每米15-25圈。
所述绳股1、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分别由纤维支股2、纤维支股3、纤维支股4、纤维支股5、纤维支股6、纤维支股7与钢丝支股1加捻制成,所述钢丝支股1为股芯,其加捻度为每米120-240圈。
所述纤维支股2、纤维支股3、纤维支股4、纤维支股5、纤维支股6、纤维支股7分别由纤维支份股1、纤维支份股2、纤维支份股3、纤维支份股4、纤维支份股5、纤维支份股6、纤维支份股7加捻绞合成,其加捻度为每米100-200圈。
所述纤维支份股1、纤维支份股2、纤维支份股3、纤维支份股4、纤维支份股5、纤维支份股6、纤维支份股7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加捻制成,其加捻度为每米80-120圈。
所述钢丝支股1由钢丝支份股1、钢丝支份股2、钢丝支份股3、钢丝支份股4、钢丝支份股5、钢丝支份股6、钢丝支份股7加捻绞合而成,其加捻度为每米48-68圈。
所述钢丝支份股1、钢丝支份股2、钢丝支份股3、钢丝支份股4、钢丝支份股5、钢丝支份股6、钢丝支份股7为碳素结构钢钢丝。
所述所述钢丝支股1与钢丝支股1之间采用连接焊锡连接,所述钢丝支股1的长度为1.2-2.8米;其作用是当绳索一旦超负荷时钢丝支股1与钢丝支股1之间的连接焊锡先断裂时,断裂后的钢丝支股1在绳股1、绳股2、绳股3、绳股4、绳股5、绳股6、绳股7中起到支撑所述纤维支股2、纤维支股3、纤维支股4、纤维支股5、纤维支股6、纤维支股7的作用,从而防止断裂的纤维支股2、纤维支股3、纤维支股4、纤维支股5、纤维支股6、纤维支股7的弹力造成对船舶上与岸边上的人员造成伤害,达到绳索断裂不伤人的安全目的。
所述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回弹绳索的生产工艺是。
步骤一、钢丝支股1的制作与加工,选用7根相同的优质碳素钢结构钢丝按图8、图9结构合并加捻绞合成若干长度的钢丝支股1,其加捻度为每米48-68圈;将制作好的钢丝支股1切成1.2-2.8米长的钢丝支股1若干根,再将1.2-2.8米长的钢丝支股1用连接焊锡洛铁焊接成若干长度绕成盘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神力制绳有限公司,未经盐城神力制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91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