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介孔硅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68972.4 | 申请日: | 2021-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9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魏坤;郑芳;刘媛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47/69 | 分类号: | A61K47/69;A61K47/61;A61K31/05;A61K31/728;A61P17/00;A61P39/06;A61P17/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奕聪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 藜芦 醇介孔硅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载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介孔硅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硅,接着用硅烷偶联物进行表面氨基修饰,随后形成酰胺键与透明质酸相连。采用该方法所制备的载药系统能够增加白藜芦醇水溶性与生物利用度,从而进一步增强清除紫外照射所产生的活性氧的能力。同时由于其具有透明质酸,因此具有优秀的保湿抗氧化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载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介孔硅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介孔硅(MSNs)大多指的是具有2-50nm孔径的无定形氧化硅材料.,不同的合成方法、丰富的硅醇基表面和优异的介孔结构使MSNs具有粒径可调、功能化简单、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大、孔径均匀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MSNs成为药物递送应用的优良载体。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RES)又称为芪三酚,属于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是植物为了应对如细菌或真菌入侵、紫外线辐射、外伤及压力等产生的植物抗毒素。研究发现它是某些草药治疗炎症、脂类代谢和心脏疾病的有效成分。然而由于水溶性和溶解性差,其生物利用度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其治疗效果。透明质酸是人体皮肤表皮及真皮的主要基质成分之一,有“天然保湿因子”之称。透明质酸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独特的分子结构、超强锁水保湿特性及在体内存在透明质酸受体等特点。中国专利——一种氧化白藜芦醇纳米乳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备方法是先将氧化白藜芦醇溶于食品级油相中,然后将食品用表面活性剂溶于水相中,并边搅拌边缓慢加入上述油相溶液,待完全加入后加速搅拌一段时间,最后经高压均质得到氧化白藜芦醇纳米乳液,将白藜芦醇制备成纳米乳液形式从而增加其稳定性与水溶性,进而发挥美白作用。通过将白藜芦醇制备成白藜芦醇纳米乳液是一种提高白藜芦醇溶解度的好方法,微乳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是由于黏附力差、涂展性不佳,在皮肤上难以长时间滞留等缺陷,使其应用受限。同时,微乳溶液对温度和盐浓度的变化敏感,当低于或高于可形成微乳的临界温度或盐浓度时,微乳结构可能被破坏,最终发生相分离。与纳米微乳相比,介孔硅性质稳定,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在储存上具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载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介孔硅及其制备方法,并将其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将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负载于棒状介孔硅上,与白藜芦醇单药相比,大大增强了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且具有更长的释药时间。同时负载透明质酸之后,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湿与修护作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载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介孔硅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介孔硅的制备方法: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水溶液与水、碱性溶液加热搅拌反应,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继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进行离心,乙醇洗涤,水洗后置于真空干燥箱干燥,待干燥完成后转移至马弗炉中干燥,得到介孔硅;
(2)介孔硅的氨基化修饰:将步骤(1)得到的介孔硅第一次加入异丙醇,超声,再向其中第二次加入异丙醇,加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加热搅拌,搅拌完成后离心,异丙醇洗涤,冻干,得到氨基化修饰的介孔硅;
(3)介孔硅的透明质酸修饰:将透明质酸钠加入缓冲液中,水合完全后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与N-羟基丁二酰亚胺,反应结束后,随后加入氨基化修饰的介孔硅,搅拌,离心,水洗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硅;
(4)载药方法:将透明质酸修饰的介孔硅加入到旋转蒸发瓶里,接着加入白藜芦醇的醇溶液,超声,使两者充分接触,然后干燥得到粉末,最终获得载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介孔硅,精密称取载透明质酸与白藜芦醇介孔硅分散在水里,超声,离心后上清液过滤,测吸光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89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货车制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网络通讯的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