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检测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检测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663505.2 | 申请日: | 2021-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25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范彬;王军;杨鹏博;温俊梅;黄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安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00;G01N33/569;G01N33/558;G01N33/577;G01N33/543;G01N33/533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成婵娟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曲霉 毒素 b1 荧光 检测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粮油 中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检测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检测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该检测卡的样品结合垫包埋有荧光微球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偶联物,层析膜的质控线包被有黄曲霉毒素B1抗原,检测线包被有羊抗鼠抗体。该检测卡的制备方法是对样品结合垫加入荧光微球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偶联物进行包埋处理,得到灵敏度高的荧光检测卡。检测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限定了样本前处理方法,选用了特定的提取液,能提高粮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提取率,能有效的将样品中的黄曲霉B1残留物提取出来,从而使得测量的数据更精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黄曲霉毒素B1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检测卡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检测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产毒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特曲霉(Aspergillus)产生。其他霉菌如镰孢霉、青霉、片霉、根霉等也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及农产品主要有玉米、花生、坚果类食品、大米、乳和乳制品、肉类及水产品等。其中农产品中的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目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T)和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TLC法定性检测黄曲霉毒素具有通量高、准确、迅速、操作简单且价格低廉有效等优点,因此在许多基层实验室均可开展。但是TLC方法同时存在检测灵敏度不高、样品前处理复杂、重现性差及耗时长等缺点,且该方法操作人员需暴露于大量有害的有机溶剂中及接触高浓度标准品。HPLC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分离能力强以及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常被用于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检测,但是该方法需依赖昂贵的仪器设备,同时需要复杂的前处理过程以及专业的操作人员等,因此很难实现现场快速检测。GICT方法利用免疫层析法进行定性检测,具有快速简便,应用范围广,多应用于基层和现场使用。ELISA根据反应类型可以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根据反应原理可分为双抗体夹心法以及竞争法。黄曲霉毒素相对分子量为321至346之间,属于小分子待检物,一般采用竞争法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ELISA法检测黄曲霉毒素具有灵敏度高、回收率好、特异性强等优点,且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存在假阳性,且需要熟练的技术操作人员等缺点,因此仍不能实现场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检测卡,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检测时间短;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检测卡的制备方法,对样品结合垫加入荧光微球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偶联物进行包埋处理,得到灵敏度高的荧光检测卡;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提供一种检测粮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限定了样本前处理方法,能有效检测粮油中微量的黄曲霉毒素B1,数据更精准。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检测卡,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底板,所述壳体包括互相扣合的上壳和下壳,所述底板表面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吸水材料、层析膜和样品结合垫;其中,层析膜表面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质控线和检测线;上壳设有观察窗和加样孔;样品结合垫设置在加样孔的下方,质控线和检测线设置在观察窗的下方;其中,样品结合垫包埋有荧光微球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偶联物,层析膜的质控线包被有黄曲霉毒素B1抗原,检测线包被有羊抗鼠抗体。
进一步,所述样品结合垫为玻璃纤维和聚酯膜复合膜。样品结合垫中聚酯膜上包埋有荧光微球标记的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偶联物。
再进一步,所述荧光微球为镧系荧光微球。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上述的黄曲霉毒素B1的荧光检测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安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安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35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资金账户的扣款方法
- 下一篇:网络安全之密室逃脱科学探索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