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定向结合抗体Fc位点有效减小位阻的免疫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1660026.5 申请日: 2021-12-30
公开(公告)号: CN115015551A 公开(公告)日: 2022-09-06
发明(设计)人: 林巍靖;郁梦佳;顾冬兰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云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68 分类号: G01N33/68;G01N33/543
代理公司: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代理人: 吕学辰;黄益澍
地址: 201112 上海市闵行区新骏环路***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通过 定向 结合 抗体 fc 有效 减小 免疫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定向结合抗体Fc位点有效减小位阻的免疫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带有次氮基三乙酸的N‑(5‑氨基‑1‑羧基戊基)亚氨基二乙酸与镍离子混合形成螯合配位体;(2)将所述螯合配位体与带有His标签的Fc受体混合。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定向结合抗体Fc位点,使得抗体的Fab区域充分暴露,从而有效减小抗体与结合位点的位阻,明显地提高了传统双抗体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线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疫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定向结合抗体Fc位点有效减小位阻的免疫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NTA-Ni-His标签:

1987年,Hochuli等人发明了改进的金属螯合配体次氮基三乙酸(NTA),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和重组蛋白技术的高速发展,NTA配体在纯化组氨酸标签(his-tagged)蛋白方面得到了很重要的应用。

众所周知,广泛使用的金属离子为Ni2+,其周围共有六个配位点供配体结合。IDA是三齿配体,即可以结合Ni2+周围的三个配位点,剩余的三个配位点中两个用于结合组氨酸标签蛋白中的组氨酸残基,另一个用于和H2O配位结合,因此,IDA对Ni2+的结合能力相对较弱,造成结合到介质上的Ni2+容易脱落,致使介质的性能不稳定。而NTA是四齿配体,即NTA可以结合Ni2+周围的四个配位点,剩余两个配位点用于结合组氨酸标签蛋白中的组氨酸残基。

Fc受体蛋白:

Fc受体指一系列细胞膜表面能与IgFc片段结合的受体。在免疫学中,具有Fc受体细胞一般有B细胞、杀伤细胞、巨噬细胞。抗体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可以与抗原如微生物、毒素或过敏物质结合。当免疫细胞上的Fc受体与抗体及其附着的抗原结合时,可以引发吞噬作用,这样会消耗被抗体包被的抗原。

基于不同类型的抗体,会存在不同的特异性抗原。这也意味着也存在不同的Fc受体,每个Fc受体能够在其Fc区结合抗体。抗体也称为免疫球蛋白,简称Ig,并且最常见于血液中的IgG类型。Fc受体主要分为三类,包括Fc-γ受体,Fc-α受体和Fc-ε受体。每种类型的Fc受体包含基于遗传同源性的几种亚型,例如Fc-γ受体可结合IgG的Fc片段,Fc-α受体可结合IgA的Fc片段,Fc-ε受体可结合IgE的Fc片段。

传统双抗体夹心法:

双抗体夹心法,最早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传统双抗体夹心法是将含有已知抗体的抗血清吸附在微量滴定板的小孔里,洗涤一次后,加入待测抗原,若已知抗体和待测抗原是特异的,则两者发生结合,再加入与待测抗原呈特异性反应的酶联抗体,使一单位的抗原同时结合两单位的抗体形成“夹心”;最后加入该酶的底物,根据产生的有色酶解产物颜色的深浅来判断待测抗原的含量。双抗体夹心法可在多种技术平台,如时间分辨技术平台、化学发光技术平台等中应用。只要是使一单位的抗原同时结合两单位的抗体形成“夹心”,都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应用。但是,传统双抗体夹心法是通过物理吸附或者化学偶联的方法结合抗体,抗体无规则吸附或者结合于微孔板底部,而抗体的Fab段会受到位阻影响,无法充分暴露出特异性位点,从而影响检测的灵敏度和线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定向结合Fc位点有效减小位阻的免疫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双抗体夹心检测技术,通过定向结合抗体Fc位点,使抗体的Fab区域充分暴露,从而有效地减小抗体与结合位点的位阻,明显提高了传统双抗体夹心法的检测灵敏度和线性。传统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免疫检测技术与本发明基于双抗体夹心法的免疫检测技术的对比见图1。

为克服上述传统双抗体夹心法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通过聚苯乙烯微孔板化学偶联NTA,NTA与带有His标签的Fc受体共同配位结合Ni离子,Fc受体通过特异结合对应型抗体的Fc片段,形成稳定的聚苯乙烯微孔板-NTA-Ni-His-Fc受体-抗体结构(图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云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云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健耕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00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