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控制的工业烟气净化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58450.6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7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仑;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中易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56;B01D53/77;G06F17/11;G06Q10/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致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900 | 代理人: | 罗洒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控制 工业 烟气 净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工业烟气净化方法及系统,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工业烟气净化: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工业烟气排放管道在第一时刻的第一硫化物浓度和第一硝化物浓度;根据第一硫化物浓度、预先设置的硫化物转化率以及硫化物转化权重值生成反应产物的第一预测数量,根据第一硝化物浓度、预先设置的硝化物还原率以及硝化物还原权重值生成需求产物的第二预测数量;若第二预测数量小于第一预测数量,控制第一排放管道内的第一阀门打开、旁通管道的旁通阀门关闭,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排放管道在每个第二时刻的第二硝化物浓度;若硝化物排放平均浓度值大于硝化物预设浓度值,控制第一排放管道内的第一阀门关闭、旁通管道的旁通阀门打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工业烟气净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应用于化工工业中,能够对生成的多氮氧化物、硫氧化物进行净化处理。在进行烟气脱硫脱硝时,会具有很多的措施,例如说软锰矿法、石灰石/石膏湿法等等。
一般来说,NO可以被湿法烟气脱硝剂等气相氧化剂氧化,但是这些氧化剂不但价钱十分昂贵,而且作为气体在设备运行中也非常危险。因此近年来,在液相中添加化学试剂的方法被广泛尝试。其中,湿法烟气脱硝剂被证明是最有效的。湿法烟气脱硝剂氧化还原法,用湿法烟气脱硝剂将NO氧化成NO2,然后用水溶液将NO2还原成N2,该法可以采用CaCO3(石灰石)作为脱硫剂的湿法脱硫技术结合使用,脱硫的反应产物又可作为NO2的还原剂,湿法烟气脱硝剂的脱硝率可达95%,且可同时脱硫。
即,现有技术在脱硫过程中,可以通过CaCO3作为脱硫剂进行脱硫处理,通过烟气脱硝剂将NO氧化成NO2,然后在通过脱硫的反应产物作为还原剂进行脱硝,所以决定烟气脱硫效率的是溶液中的CaCO3浓度,当所产生的脱硫反应产物交多时,则脱硫的反应产物可以对NO2进行充分还原,但是当脱硫的反应产物较少时,则无法对NO2进行充分还原,导致进行湿法脱硝、脱硫处理时氮氧化物处理不彻底的情况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工业烟气净化方法及系统,能够在湿法脱硝、脱硫处理时添加二次脱硝装置,并且对所有装置进行智能化的控制,使得多个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保障了烟气处理时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智能控制的工业烟气净化方法,包括与工业烟气排放管道连通的脱硫脱硝装置,所述脱硫脱硝装置通过第一排放管道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一排放管道连接有旁通管道,所述旁通管道与二次脱硝装置连通,所述二次脱硝装置通过第二排放管道与外部连通,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工业烟气净化:
通过第一硫化物传感器和第一硝化物传感器获取第一预设时间段内工业烟气排放管道在每个第一时刻的第一硫化物浓度和第一硝化物浓度;
根据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第一时刻的第一硫化物浓度、预先设置的硫化物转化率以及硫化物转化权重值生成反应产物的第一预测数量,根据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每个第一时刻的第一硝化物浓度、预先设置的硝化物还原率以及硝化物还原权重值生成需求产物的第二预测数量;
若所述第二预测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预测数量,则控制第一排放管道内的第一阀门打开、旁通管道的旁通阀门关闭,通过第二硝化物传感器获取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排放管道在每个第二时刻的第二硝化物浓度,得到硝化物排放平均浓度值;
若所述硝化物排放平均浓度值大于硝化物预设浓度值,则控制第一排放管道内的第一阀门关闭、旁通管道的旁通阀门打开,根据所述硝化物排放平均浓度值、硝化物预设浓度值对所述硝化物还原权重值进行更新。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所述第二预测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测数量,则控制第一排放管道内的第一阀门关闭、旁通管道的旁通阀门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中易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中易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84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