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6014.5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3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秦国新;焦淼;梅东林;戴学五;戴伟;刘为松;吴雅纯;孙雨琳;李周龙;陈雨阳;许月好;朱必超;陈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12;C04B1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汪立雪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密实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水泥250‑300份、骨料850‑1200份、聚羧酸高效减水剂12‑22份、拌合水180‑220份,其中,骨料为天然骨料、再生骨料的组合物,且,粗骨料和细骨料质量占比为1:0.8;再生骨料由废弃建筑混凝土、废弃不锈钢纱网、废弃岩棉板、辅料、活化液制成,本申请通过回收利用废弃建筑物,活化处理,制得的再生骨料性能优异稳定,吸水率明显降低,结构致密坚固,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用于混凝土加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且混凝土产品力学性能稳定,产品核心性能竞争力有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将废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开发利用,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建筑业对天然骨料的消耗,从而减少对细骨料石的开采,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骨料日益匮乏和大量砂石开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综合效益显著。
目前大部分再生骨料的应用集中在回填、基础、路面基层等方面,很少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再生骨料具有较高吸水、强度不高、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应用再生骨料会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产生不利的影响,限制了再生骨料在新型混凝土中的使用,甚至禁止使用。所以目前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普通混凝土的性能上面,对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改善对再生骨料的处理方式以扩大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回收利用废弃建筑物,活化处理,制得的再生骨料性能优异稳定,吸水率明显降低,结构致密坚固,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天然骨料,用于混凝土加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且混凝土产品力学性能稳定,产品核心性能竞争力有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包括水泥250-300份、骨料850-1200份、聚羧酸高效减水剂12-22份、拌合水180-220份,其中,骨料为天然骨料、再生骨料的组合物,且,粗骨料和细骨料质量占比为1:0.8;再生骨料由废弃建筑混凝土、废弃不锈钢纱网、废弃岩棉板、辅料、活化液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再生骨料粒径小于20mm,1h吸水率为0.9-1.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辅料为质量比1:0.5-1的聚氨酯包覆海绵铁和氧化铝。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聚氨酯包覆海绵铁制备如下,将海绵铁颗粒加入聚氨酯涂料中,搅拌均匀后,滤出,摊平并翻动至干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海绵铁粒径为2-10mm;翻动过程中通风,风温35℃,流通量为10L/h,翻动频率为30min/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活化液为体积比1:0.8-1.5的酸溶液和水性氨基树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酸溶液为1M草酸或酒石酸,水性氨基树脂为水性脲醛树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的各原料质量份数为,废弃建筑混凝土25-40份、废弃不锈钢纱网3-6份、废弃岩棉板5-10份、辅料2-15份、活化液30-50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高性能自密实混凝土,制备方法为:
1)取废弃建筑混凝土、废弃岩棉板,清洗后破碎至粒径小于4cm,然后将辅料加入其中,混匀后导入破碎机内,继续破碎至粒径小于3cm,得物料一备用;
2)取废弃不锈钢纱网,清洗后破碎剪切至外径小于1cm,然后将其置于废弃不锈钢纱网两倍质量的活化液中,超声处理10-60min,静置浸渍6-10h,得物料二备用;
3)将物料一与剩余活化液共混,混匀后,在搅拌条件下将物料二加入其中,不停搅拌混合均匀,得物料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60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动半潜浮式海上超算中心
- 下一篇:具有紧急防护的玻璃输送转移设备